欢迎来到山村网

攻克禁区 升主动脉夹层可微创

2018-12-13 22:06:36浏览:11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ACC)日前刊出了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景在平教授领衔团队开展的“腔内隔绝术微创治疗升主
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ACC)日前刊出了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景在平教授领衔团队开展的“腔内隔绝术微创治疗升主动脉夹层”研究结果。该研究是对近14年来通过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经验的总结,同时探索出了全新的治疗途径。文章刊登后,美国血管外科协会主席Frank Veith教授曾这样评价:用极其新颖的治疗方法,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A型比B型更加危重

  主动脉夹层是最为凶险的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可在短期内导致主动脉破裂造成患者死亡。根据其破口的位置和夹层累及的范围,临床上常将主动脉夹层分为Standford A型和Standford B型。A型夹层病变从升主动脉开始,向远端延伸,是最危重也是死亡率高的类型。B型夹层病变从降主动脉开始,向远端延伸。

  根据报道,未及时治疗的Standford A型患者24小时内有33%的患者死亡,48小时有50%死亡,1周内有80%死亡,95%的患者1个月内死亡。3/4的患者死亡是由于剥离的夹层破入心包形成心包压塞或纵隔、胸腔大出血。其他患者是因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远端器官灌注不良、急性脑卒中、急性肾功能衰竭、肠坏死及肢体坏死而死亡。

  世界公认的微创治疗禁区

  开胸人工血管置换术一直以来是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治疗方法。该手术有手术创伤大、并发症高和死亡率高等缺点。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腔内隔绝术为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治疗的新手段。该方法通过在病变的主动脉内植入一段覆膜支架封闭破裂口,使血流不再涌入假腔,从而有效预防假腔破裂并恢复真腔正常血供。由于该方法简捷微创,已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优先考虑方法。然而,腔内隔绝术主要适用于裂口位于降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然而升主动脉由于其解剖学特点复杂,前有冠脉、瓣膜、心脏,后有供应脑部血供的颈、椎动脉,使得升主动脉夹层成为世界公认的腔内微创治疗禁区。

  3年间41名患者的成功案例

  我们于1997年在国内率先采用腔内隔绝术(EVGE)微创治疗腹主动脉瘤,1998年又率先进行了胸降主动脉夹层的EVGE,积累了腔内微创治疗主动脉扩张病的宝贵经验。随后在“863”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我们迎难而上,通过测量国人升主动脉形态学数据,设计出了大口径、短段的新型腔内移植物及其输送系统,并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模拟装置。

  我们先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uplex彩超、血管腔内超声等动态影像学诊断方法和高精度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动脉造影三维重建(3D-CTA)、磁共振动脉造影三维重建(3D-MRA)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主动脉特别是升主动脉三维形态和血液动力学精准的测量与评估,使其测量误差缩小到1 mm以内。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不仅获得了国人升主动脉形态学数据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得到了精确设计移植物、输送器具和规划输送释放方案的基础。同时,在此之上我们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评估系统,一改传统的依靠医生经验进行手术计划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直观规划,准确预估移植物的各项参数,设计并制作大口径、短段的新型腔内移植物及输送系统,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通过体外试验、动物实验以及无数次论证之后,我们成功地为众多命悬一线、极度虚弱的升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术微创治疗。

  2009年5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升主动脉夹层患者共41名。这些患者中有15名不适宜外科开放手术,因此决定对其开展腔内修复术,手术平均时间128.6± 26.2分钟,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中位随访26个月(16~35月),出现一例新发夹层,并成功采用定制分支支架处理。随访发现所有14名患者的升主动脉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0名患者降主动脉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71.4%)。在院及随访期间没有患者死亡。如此高的手术成功率与手术技术上的突破,在国际上实属罕见。

  研究结果表明,腔内隔绝术是治疗升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传统治疗方式难以处理的病患。但是由于这项治疗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病患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的治疗效果有待观察。随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针对这项领域的研究与探讨对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此外,为了更有效地防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寻找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与改进支架置入的推送系统应进行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实验室推动创新步入“快车道”

上一篇:

把毛绒玩具带进患儿手术室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