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据解放军报讯 特约通讯员覃刚报道:初夏,燕山腹地演兵场上硝烟弥漫,某新型装甲救护车翻坡越障,突出重围,快速完成伤员急救后送……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牵头研制的这一野战卫勤装备列装后快速形成战场保障力,实现机械化部队复杂战场环境中伤员批量救治的新突破。
近年来,该研究所紧盯信息化战场需要,坚持科研向实战聚焦转化,把武器杀伤效应评估、战创伤基础研究和野战卫生装备器材研制作为三大方向同步驱动,依托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平台,走出一条“院所一体、军内协作、军地融合”的“链网式科研”路子。针对以往课题来源受限、与实战贴合不紧等问题,他们充分发挥野战外科研究所隶属于临床医学院的优势,注重与临床科室结对、同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联动,先后从临床医学及重大演练、医学救援等多样化军事行动实践中获得数百项课题;他们还积极拓宽科研思路,坚持“军内联、军外引”,与多家军地科研单位、装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强强联合”驱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初步形成了“主动打、主动防、主动救”的战创伤科研新体系,并建成全军首个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我军首家卫生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和唯一的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
“链网式科研”催生战场保障力。目前,该研究所已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等大批拔尖人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大奖30余项,规范了我军7个体系12类系列战救器材生产;超声清创机、抗休克裤等成果应用部队后深受好评,新型扫雷防护装具被联合国维和部队广泛运用到26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