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诊疗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是门经验性很强的科学。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代表可以成功处理眼前所有问题,所以对任何事都不要盲目自信和想当然。治疗中,即使看起来再轻车熟路,也要在做每个决定前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有证据支持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凡事琢磨多了,自然也就周全了。——编者
微创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医院食管、胃肠道和呼吸道内窥镜的病理活检量越来越多,因此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任务比较繁重。内窥镜下活检组织取材量少,病理诊断难度比较大。笔者曾遇到一名病人,险些因漏诊而贻误病情。
该病人女,26岁,临床诊断为胃炎,症状无特殊,做胃镜时发现局部胃壁微红稍增厚,取下3小块黏膜组织送病理科。取材和制片后,病理技术员将切片和申请单交到医生办公室。两名病理医生分别进行了初步和二级诊断,均诊断为胃黏膜慢性浅表性炎。最后,送交到我的办公室复查审核。我当时一看也觉得像是炎症,但是仔细察看发现这3小块组织中其中一块的局灶黏膜下有几个排列紧密的细胞不太对劲,似印戒状,细胞核偏位并且染色稍深,细胞浆不空亮,有可能是印戒细胞癌。但是凭这几个细胞的组织形态特点还不足以确诊为癌,于是安排病理技术员进一步深切并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辅助鉴别诊断。第二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出来后,医生们看了都有些吃惊,免疫组化和组织形态学特点结合起来分析,确诊为印戒细胞癌。
这一病例提示:1. 病理诊断主观性很大,不同医生阅片诊断的结论有时差异很大,三级检诊是防止漏诊和误诊的重要手段。2. 免疫组化是很重要的病理鉴别诊断辅助手段,应该广泛开展。3. 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中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方法,一旦病理诊断出错,将会误导临床治疗方案,后果非常严重。临床医生在遇到年轻人不确定的胃炎时,不可遗漏胃癌的可能性,及时做胃镜,尽量取活检。
笔者还总结了以前病理活检中诊断过的年轻人胃癌病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 胃癌发病年轻越来越轻,20岁左右的胃癌也不罕见。2. 年轻的女性患者比男性多。3. 年轻人胃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多为低分化腺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较多,恶性程度高。原因何在?因为年轻胃癌患者中很多有饮食作息不规律,甚至整夜上网和泡吧,常吃方便面、麻辣烫和街边烤肉等易致癌食品的生活习惯,而年轻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易发病。笔者提醒年轻人不可拼命工作,生活和饮食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上网和玩乐要有节制。
编辑观察
本期教育频道中编辑撷取的两则临床故事,一则医生开药盲目自信,一则医生读片人云亦云,但好在都悬崖勒马或及时补救了自己的过失。
行医路上,如履薄冰,名气再大的医生也会犯错误。可医生一旦犯下错,对于患者而言,轻则散尽家财、穷困潦倒,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当然谁都不是圣人、英雄、天才。错误,每个人都会犯。如何把错误、代价压缩到最小,是为医者聪慧之处。
让我们回归童真,把错误记录到改错本上,骄傲自满时多翻翻,困盹闲暇时常看看,与同行多分享,与师长多讨教,做到知错就改,不再有第二次糊涂犯傻即可。
灵魂由圣人改造,生命由医生判决。圣人曾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医生有什么理由不去对命悬一线、孤独无助的患者负责、对生命尊重?唯有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