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脑外伤后,既有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等,又有全面性脑功能障碍,如昏迷、认知障碍等。由于脑损伤的情况复杂多样,其产生的功能障碍也复杂多样,这要求我们对这些功能障碍进行详细的功能评价,再制订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脑外伤的康复要从急性期延续到恢复期,甚至是终身的。康复应贯穿始终,脑外伤后早期康复对病人的将来恢复非常重要。越早进行康复,将来的预后越好。康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关节活动要轻缓
对于卧床病人,应进行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有助于诱发出主动运动,为日后恢复运动打下基础。
根据活动形式可分为完全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一般是从被动活动方式逐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顺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每天做两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关节活动度训练手法要轻柔、缓慢。活动时要固定关节的一端,活动另一端。应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引起疼痛。
脑外伤后常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活动受限等症状,正确的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避免上述问题的前提。
肩
揉肩: 病人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活动者靠近病人的腹部坐下,稳定住病人的躯干,一手放在病人的肩胛骨上,另一手放在胸大肌上,夹住肩胛部肌肉,用双手做顺时针的揉肩运动。
屈肩: 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的腕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保持稳定,向前上方抬起上肢至屈曲90~180度,早期肌肉软瘫状态时屈曲90~129度;做后半程时,注意肩胛骨的协同活动,再从肩屈曲位返回。上肢软瘫时动作要轻柔,活动范围要小,以免造成肩关节脱位。活动时注意保持手臂伸平。
伸肩: 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前臂,另一手注意保护肩关节,向外侧展开上肢,在软瘫时做至90度即可。拟进一步外展时,需同时外旋上臂再外展至180度,肩痛时立即停止。
肘 将病人上肢稍离开体侧,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手腕,将肘关节从伸展位活动至屈曲位,然后再从屈曲位活动至伸展位,要伸直腕关节。早期活动注意牵拉肘关节,能有效缓解后期常出现的关节屈曲挛缩。
腕 病人取仰卧位,在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屈曲90度状态下,活动者可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腕关节,另一只手将病人手指伸直,同时练习腕关节背伸。
手指 病人取仰卧位,在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屈曲90度状态下,活动者可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拇指指间关节及其根部,另一只手将其余四指伸直,练习拇指展开及其余四指的屈曲伸展,练习时也要练背伸腕关节。
髋和膝 病人取仰卧位,活动者一手扶住病人腘窝下方,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前臂抵住脚掌,使踝关节位于中立位,上抬腿,使髋、膝屈曲,成屈髋屈膝各90度。
踝 病人取仰卧位,下肢平放于床上,活动者一手扶住病人踝关节上方,一手扶住床面,利用自己的前臂抵住病人的脚掌,将足压向踝背屈方向,可以持续几分钟牵张状态。在练习踝背屈的同时,可有效牵张跟腱。但要注意保护足弓。
提醒: 手腕、手指和踝关节的障碍一般较重,训练应长期坚持。
动作练习学几招
双手叉握活动患侧肩关节: 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处于上方,掌心相对,双上肢尽可能伸直,由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即双手叉握上举过头;还可以利用健手带动患侧上肢向患侧转动,然后返回中间位后,再用健手带动患侧上肢向健侧转动,然后返回中间位。这有利于恢复肩胛带及肩至手指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也有助于诱发上肢的运动功能。
床上搭双桥练习: 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叉握过头,活动者位于病人的足侧,也可以处于侧方,用双手并拢病人双下肢,屈膝,令病人抬起臀部并保持。
床上搭单桥练习: 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叉握过头,活动者位于病人的足侧,也可处于侧方,用双手并拢病人双下肢,屈膝,将健侧下肢搭在患侧膝关节上,令病人抬起臀部并保持。
健侧
辅助翻身: 令病人将健足插到患足下,辅助者立于健侧床边,一只手托住健侧肩至后背部,另一只手握住患侧膝关节侧上方,用双手扶住病人辅助转身坐起,病人同时用健侧上肢撑起上身,并且用健侧腿将患侧腿带至床下呈床边坐位。
独立翻身: 令病人将健足插到患足下,让病人翻身至半侧卧位,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垂下小腿,再用健侧肘撑起上身,伸直上肢至床边坐位。
患侧
辅助翻身: 首先将病人移至床边,患侧靠近床沿,将患膝屈曲,小腿垂在床外。令病人用健手支撑起上身至床边坐位,辅助者辅助患者抬起躯干。
独立翻身: 令病人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入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外,使患膝呈屈曲状,然后抬头向患侧旋转并抬起身体,健手撑在患侧呈床上坐位,同时摆动健腿下床成床边坐位。
坐位训练渐加角度
发病后患者早期初次坐起或长期卧床要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应采用逐渐增加角度的被动坐起方法。可先将床头摇起15度至30度,休息3~5分钟,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15度,增加坐位时间5~10分钟,争取经过2~3天的练习,在床上坐直达到90度位。当病人可坐直90度并能保持30分钟后,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等。
如果病人在坐起的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恢复平卧位,然后再酌情调小坐起的角度,逐渐增加病人身体耐受力。要注意检查练习前后的血压和脉搏变化。
坐位保持
床上坐位: 床上坐位时,病人的髋关节应屈曲至直角,双下肢及躯干伸直(可用枕头叠起,帮助病人躯干呈伸直位),双手叉握伸肘,将手与前臂放在胸前桌子上。
椅坐位: 椅坐位时,病人的头、颈、躯干应保持左右对称,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保持90度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后部,双侧臀部应均等负重,小腿与地面垂直。要防止患肩下沉、后撤、髋外展、外旋、内翻。椅坐位的不良姿势表现为头、颈、躯干不对称,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双侧臀部负重不均;需要及时做出矫正。
平衡训练
坐不稳或者不能坐主要是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故需进行坐位平衡练习。方法是采取椅坐位或床边坐位,训练人员给予病人前后、左右及躯干旋转的推力,训练病人的平衡能力。
站立之前先坐稳
练习站起前最好具备以下条件。首先需要病人应有稳定的坐位;其次在病人身体向前倾时,病人的上半身及头部能够对抗重力而保持在伸展位;最后病人的髋关节最好有90度以上的屈曲活动范围。
良好的站立姿势: 病人头取中立位,双肩、双髋保持水平,躯干直立,髋、膝关节伸展,双足分开5~10厘米,双侧肢体要平均负重。
立位平衡的练习: 初期要进行静态站立练习,令病人双脚平行放置,双下肢均等负重,站稳后可以给病人各向施加适当外力,训练动态平衡能力,活动者站在病人患侧,注意加以保护。
平行杠内患肢负重和迈步练习:利用平行杠进行站立负重练习。辅助者可在病人的患侧予以辅助,主要是辅助稳住病人的膝关节;也可以在站立的对面放一面较大的穿衣镜,有利于病人自己观察姿势,及时纠正姿态。重点练习患侧负重,改善关节的控制能力。
走路别操之过急
步行练习包括迈步练习、使用手杖、助步器及使用腋拐、使用矫形器的步行等。脑外伤病人不要急于过早下地走路。训练时辅助者可给以合理的帮助。早期应在平衡杠内步行,逐渐过渡到平地步行训练。
平行杠内步行练习: 多采用3点步行方式。平行杠高度调成与病人的骨盆高度相同。步行中由健侧上肢、健侧下肢和患侧下肢交替移动、支撑体重,其顺序为:平行杠内站立→健侧上肢扶杠→伸出健侧手向前握平行杠→将重心移向健侧→向前迈出患侧下肢(这个过程中由健侧上、下肢负重)→健侧上肢和患侧下肢支撑体重→向前迈出健侧下肢。
平地步行练习: 病人取立位,活动者站在病人的背后,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患侧髋关节,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另一侧肩关节,协助躯干扭动。病人首先迈出患侧下肢,活动者协助病人骨盆旋转及重心移动,病人再迈出健侧下肢。
—链接·护理要点—
☆呼吸道护理: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去掉枕头,使头部略低于背部,护理人员用手掌快速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部到气管、口腔的方向连续拍打几分钟,利于痰液咯出。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稀释痰液。同时多饮水、多吃水果也能使痰液避免过于黏稠。
☆皮肤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要在床上拖拽病人,皮肤易损部位要用海绵或其他细软物给予保护。良好的皮肤护理是预防褥疮的关键。
☆进食护理:正确的进食体位是坐位,身体坐正,下颌略低,食物尽量放在舌后部。一旦病人有了一定的坐起能力,就应该坐起来进餐。可在进餐用的小桌上放一块防滑板,将餐具放在上面,患侧上肢伸展平放在餐桌上,防止患侧上肢下垂,用健手进餐。鼓励病人独立进餐。不能坐起时,选择被动坐起进餐姿势。如病人存在吞咽障碍,应进行针对吞咽障碍的练习,冰刺激舌后部、咽后壁多有效。
☆大小便护理:当病人无自理能力时,可在床上铺一次性的床单、尿垫,方便处理。要注意保持床面干净,局部卫生。尿失禁女性要用尿盆或纸尿裤等,小便后清洗会阴部。对大便失禁者要经常清洗臀部及会阴部,保持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