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关于三甲公立医院设立特需门诊颇有微词。在同一医院工作的同一名医生,出普通专家门诊时,挂号费14元,出特需门诊则要300元。就目前医院里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也很难理解这一运作模式。既然是商品市场,应该是一分钱一分货,而这同一位专家的挂号费,连窝儿都没挪儿,怎么就公开挂出了数十倍差距的价码?这真是我们独有的怪现象。
从表面上看,普通号与特需号的不同之处至少在看病时间上会有差异。挂300元号的患者,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被打发掉,与医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充裕,进而加强了医患间的了解,对于病情的掌握和诊治会有益处。医生的态度也会更谦逊、和蔼、耐心。另据不完全统计,特需门诊发生医疗纠纷屈指可数。挂号费是否从中起了“灭火”作用不得而知,但也有患者反映并非货真价实。
特需门诊大都设在医院中最僻静的位置,环境幽雅,宽敞的走廊,洁净的洗手间,还有舒适的坐椅,工作人员态度和蔼……这一切与候诊大厅中人声嘈杂、空气浑浊、排着长队相互拥挤的场景,真是鲜明的对比。一家医院会有反差如此大的就医环境,且在京城的三甲医院竟然是普遍现象,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说,当前取消特需门诊时机尚不成熟,要待民营医院体系发展健全、双轨制形成后才可动手。笔者则认为,双轨制形成尚需漫长时日,应该两条腿走路,边撤销边建立,这样才能有效地安抚民心。只有取消特需门诊,才能消除公立医院公开提供差别化服务的逐利行为,回归公益性本质,从而减轻老百姓心中日益增强的仇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