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眩晕病研究所 作者:彭新
严奶奶今年98岁,近百岁高龄的她一直身体硬朗,虽然驼背,但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饮食也正常,思维清晰。然而一个月前严奶奶患上了严重的眩晕症,不能起床,只要一起床就剧烈眩晕,天旋地转,甚至伴随恶心、呕吐。家人带严奶奶看了好几家医院,做了一通检查后,怀疑可能是一种与位置有关的眩晕病--耳石症,需要复位治疗才能根治,然而老人如此高龄,复位风险大,特别是驼背的身体无法进行传统人工手法复位治疗,只能简单对症处理,看着老人被眩晕折磨,行动不便,呕吐不止,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家人焦急如焚,最后经北京同仁医院推荐,严奶奶家人带她来到了我院眩晕病研究所(眩晕中心)就诊。
眩晕病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看到严奶奶时,她痛苦的蜷缩在轮椅上,状态很差,因为老年脊柱的退化,严奶奶身体脊背已经严重前屈近90度,几乎不能平躺,长时间的眩晕折磨和营养不良,看上去消瘦不堪,而严奶奶思维仍很清晰,能正常交流,如此超高龄且虚弱的身体状况是前庭实验室的医、技人员很少碰到的,大家共同商讨对策,对老人进行了详尽的风险评估,最后决定使用SRM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进行检查和复位,并为老人“量身定做”了一套慢速温和的诊断复位方案,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老人坐上了SRM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的大转椅,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随时和老人保持对话,密切观察老人身体反应,经诊断,明确了老人罹患的是耳石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严奶奶顺利的完成了复位治疗,从转椅下来后,老人眩晕明显缓解,银白的发丝下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病,发病率占到所有眩晕性疾病的30%-40%,以中老年人高发,耳石症的治疗以复位治疗为主,近年来,传统的人工手法复位已逐渐被推广,2009年,我院眩晕病研究所单希征教授研制成功的SRM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投入临床应用,显示了相对传统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巨大优势,这套系统不仅定位精准、复位方案科学、优良,尤其在针对同时患颈椎、腰椎疾病,体格异常以及各种原因的躯体不协调的患者,具有手法治疗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对难治性耳石症的治愈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
我院眩晕病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接诊的最小耳石症患者年龄为5岁,2013年5月份曾接诊一位95岁高龄耳石症患者并成功治愈,而这次接诊的严奶奶是迄今为止年龄最高的患者,已超出了国内外文献记载的年龄范围,创造了国内外成功治愈这一疾病的最高年龄纪录。
随着眩晕病研究所在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接诊眩晕病例骤增,包括了大量国内外疑难顽固病例,眩晕患者的病情也愈加复杂,单希征所长领衔的团队不断创新思路,勇于实践,不断将治疗技术精细化,在严格把控适应征的前提下不断挑战高难度病例,保证每一次诊治的安全而卓有成效,目前已经把耳石症治疗范围和适应症不断扩展,一次次刷新纪录,牢牢占领了这一疾病诊治的技术制高点,同时在其他眩晕疾病如梅尼埃病手术治疗、上半规管裂临床研究、前庭功能康复、眩晕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眩晕病研究所必将紧抓发展机遇,破解难关,使更多的眩晕患者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