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南方医科大学揭示抑郁症发生新机制

2018-12-14 08:56:06浏览:44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本报讯(记者王丹通讯员邹莹)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和朱心红教授领衔的团队采用基因敲除/转基因等技术手段,发现

  本报讯  (记者王  丹  通讯员邹  莹)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和朱心红教授领衔的团队采用基因敲除/转基因等技术手段,发现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减少可以导致动物出现抑郁样行为,外源性给予ATP或内源性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促进ATP释放,可在一周内快速逆转动物的抑郁样行为,由此表明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异常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从而为筛选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提供了新靶点。该研究论文在最新一期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并伴有严重自杀倾向,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针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研发的抗抑郁药,也因起效慢(常需4周~6周),使得患者依从性差。以往实验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在抑郁症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与抑郁症发生是否有因果关系尚不清楚。

  此次科研人员确定了ATP是星形胶质细胞调节成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一个关键因子。他们发现,大脑中ATP水平较低的小鼠对于社会竞争失败敏感。当给予这些小鼠ATP时,发现可诱导其快速的抗抑郁样效应。此外,研究人员证实缺失肌醇1,4,5-三磷酸2型受体以及转基因阻断胶质囊泡释放过程,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缺陷,引起抑郁样行为,而给予ATP则可逆转动物的抑郁样行为。进一步研究显示,利用表达外源性Gq G蛋白偶联受体的转基因小鼠,特异地刺激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内源性ATP可诱导抑郁小鼠模型抗抑郁样效应。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血脉相连”医患情

上一篇:

瘦长型“竹竿男”谨防自发性气胸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