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鲁永鲜事迹

2018-12-14 08:57:34浏览:27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我在心中举起爱之灯,它的光明落在你的身上,我却被抛在阴影背后。”我想,这也是我借这首诗对妇产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我在心中举起爱之灯,它的光明落在你的身上,我却被抛在阴影背后。” 我想,这也是我借这首诗对妇产科主任鲁永鲜的赞美。 ----题记

  病魔虽无情,心灵却无畏。这段日子,当无情的疾病突然来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鲁永鲜,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健康、博大、坚强、仁爱的心脏,淡定自若,始终没有停下服务病人的脚步……

  真爱真情:一心倾注科室

  家,是温暖的港湾,最好的依靠,而鲁永鲜却把科室当成了“家”,歇脚的地方。从阜成路上的昆玉河畔到香山脚下的闵庄小区,路程究竟有多远?面对这个问题,鲁永鲜说,自己还真不太清楚。尽管无数次穿过这段距离,尽管有昆玉河畔的幽静和香山公园的美景,但她几乎无暇顾盼。因为,她的一颗心完全被科室工作吸引了,占据了,融化了…… “要不是鲁主任真的生病了,她根本不知道休息。”护士长刘艳霞感慨地说。 5月14日,在普通外科的病房里,鲁永鲜刚刚经历了乳腺切除手术,看上去整个人略显有些虚弱,医生劝她静静休养,她非得垫起半个身子靠在床头,戴着眼镜为学生修改论文,还不时地打电话询问科里的工作。 5月20日,从确诊手术短短6天时间,鲁永鲜就急着回到科室交班、查房、做手术,仿佛没有生病一样,她还和大家开玩笑说:“幸好我得了这种病,你们健康,我最开心,最幸福。”其实,在同事的眼里,鲁主任坚毅的目光背后凸现的,正是她对岗位的坚守和爱院的情愫…… 出生于干部家庭的鲁永鲜,虽条件优越,却没有骄气,她从小就怀揣着当兵和当医生的梦想。她对父母说,当兵能保家卫国,当医生能治病救人。1972年,18岁的鲁永鲜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皖南医学院,随后在济南市立第二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和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完成了学业,次年应征入伍。1986年,鲁永鲜从南京军区97医院妇幼科调到304妇产科工作,从事妇产专业,一干就是40多年。“我对这个岗位看得很重,把它视为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立志当一名好军医。”鲁永鲜如是说。1996年12月,鲁永鲜肩负院党委的重托走上科主任岗位,那时的妇产科在全院排名较为靠后,软件、硬件设施较差,科研论文为数不多,人才队伍层次不齐,病人投诉不断,病区较为简陋。当鲁永鲜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时,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上任后她没急于烧“三把火”,而是盯着科室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她认为,抓科室建设必须从人的思想作风“开刀”,只有转变作风科室才有生存的机会,医生才有一席之地。她挨个找人谈心,针对个别医护人员工作中出现思想松懈现象,及时找准机会,对症下药,从思想根源上解决认识上的偏差。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着眼科室的发展现状,鲁永鲜对自己说:“要敢于碰硬,大胆管理,下决心改变科室的面貌”。她制定了一系列科室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通过不断地“打磨”和“根治”,她硬是将一个落后科室带进先进行列,所在科室先后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业务创新先进单位”,2012年,并成功申报“全军妇产科学中心”。看到心爱的科室成长进步,鲁永鲜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2011年在中美妇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手术研讨会学习班结束后,院党委决定将妇产科升级改造。科室装修时,她亲自跑工地把关,经常是一身土灰;病房改造,物品添置,她亲自指导监督,为不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鲁永鲜一边筹备科室搬迁规划,一边寻找协调其它病区,力争让病人来院能看上病、住上院,由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鲁永鲜几次晕倒在手术台上,医生叮嘱她一定要休息,她摇摇头说:“科里这么多事,哪有空儿啊!”说完便转身往手术室赶。在鲁永鲜的眼里,病人为亲,医院为家,事业为伴!工作是她生活的主线,病人是她工作的全部。每天清晨,她都会第一个来到科室,对病人嘘寒问暖,遇到危重病人,她都会通宵达旦的守在科室,直至病人完全脱离危险。在鲁永鲜心里,始终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是晴朗的白天,还是漆黑的夜晚,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风雪交加,她都会义无反顾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 今年5月,积劳成疾的鲁永鲜有几次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同事担心她天天如此,身体会吃不消的,就劝她休息。然而第二天清早,鲁永鲜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这时,只有她自己知道,当得知身患乳腺癌后,她镇定自若,毅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等待她的患者做完手术。

  本色本性:一切献给事业

  在鲁永鲜心里,做好临床与科研比生命都重要。她说,要是干不好,既愧对组织,又愧对科室。这些年,为推进临床与科研的同步发展,提升科室的学术地位和科研的“含金量”,鲁永鲜集中精力在“学”与“做”上下功夫,见缝插针搞科研。她一直认为,今天罕见的妇科疾病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因此,她从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研究的机会。妇科疾病,纷繁复杂,鲁永鲜决定要有自己的“绝招”,为更多的妇科患者带来福音。1988年,鲁永鲜不满足当时的单纯诊疗技术,开始从事前列腺素与功血及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1991年,鲁永鲜作为访问学者,被派往著名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她深知,能够到世界医学中心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她起早贪黑,如饥似渴,抓紧一切时机认真学、认真记,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阅读了数以万计的典型病例,掌握了疑难少见妇科病的病理表现和治疗技能。正是凭借着这股韧劲,鲁永鲜学术造诣提高了一大步。回国后不久,她就挑起了妇产科主任的重担。随后,鲁永鲜又瞄准“微创”,带领科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妇科微创手术,开展了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经阴道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附件切除术等新技术新业务,并在各类腹腔镜手术,包括腹腔镜下的卵巢囊肿剥除、宫外孕的输卵管开窗及输卵管、子宫切除手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培养更多妇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鲁永鲜一边搞好科研教学,一边进行手术演示,遇到特殊病历和疑难手术,她都叫上骨干们现场观摩讨论。如今,经过她亲自“打磨”的团队,从以前需要请人协助手术到现在能单独完成各类妇科手术。着眼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加,鲁永鲜引进了国外多项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治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使此类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并使科室成为国家卫生部下生殖道感染诊治规范试点单位。成绩面前,鲁永鲜没有停止奋进的脚步。她告诫自己,一定要学习国内国外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如光靠吃老本、不创新,一个学科是走不远的。随着微创技术的蓬勃兴起,鲁永鲜又开始了新的追求。2002年,鲁永鲜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历时六个月先后在迈阿密大学医学院、费城托马斯杰夫逊医院学习,并获博士后研究证书。那次的经历是非同凡响的,带来了她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一项新的亚专业——妇科泌尿学及女性盆腔医学。有人这样评价鲁永鲜:“在妇科学术领域里,她是一个前瞻性很有远见的人,对学术科研前沿知识的掌握,总是比别人高出一筹。”近年来,鲁永鲜带领科室在阴道手术成熟的基础上,将科室的研究方向放在了国外刚刚起步而国内尚未开展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重建手术和妇科泌尿学领域上,并成为全国第一届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社主办、郎景和教授牵头的妇科泌尿及盆底功能障碍会议11人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在第一届全国妇科泌尿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会议上,鲁永鲜大会专题发言2篇,论文报告一篇,还进行了多台国内还无人会做的盆底修补的手术演示,让在场的各路英豪无不对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军人刮目相看。同时,鲁永先又率先在国内进行了妇科泌尿及盆底功能障碍的重建等各种手术,多家国内外有关学术杂志做了专题报道。她也成了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频繁会诊的“常客”,慕名而来北京找她就诊的病人也源源不断。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几十年来,鲁永鲜正是遵循这一艺术的原则,在医学的领域里不断地寻求发现,寻找一种与美学相结合的途径。妇产学科内容较多且抽象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产妇生产,处理得好,进来一个,出去两个,皆大欢喜;处理得不好,就会直接危及大人和小孩的生命。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鲁永鲜经反复研究,制作了一系列简单教具,操作几下,就使学员观看明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鲁永鲜所在的妇产科连续4年成功举办全国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学习班---“中美妇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手术研讨会”,得到了同行专家及同道的高度评价。2005年,鲁永鲜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委员,并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09年、2011年分获“解放军总医院创新贡献个人奖”和、“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标准化建设年个人贡献奖”。2011年她被推荐为国际Pelvic Medicine & Surgery 杂志编委。如今,鲁永鲜作为科室领导和学科建设带头人,培养健全了妇产科人才梯队,做到了科有特点,人有专长,科室实力日益增强,仅去年就收容了2500余人,完成手术2000余例,肿瘤根治性手术100余例,盆底修补手术更成了科室的技术特色,年完成近100例。在她的带领下,科室保持着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患者的服务满意率从过去40%上升到98%,科室先后5次被评为教学先进单位和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仁心仁术:一切为了患者 

  每天上班,她总是提前半小时赶到,查看病房; 每次查房,她总是站在病床前,微笑着与人交谈; 每次手术,帮助病人摆体位,叮嘱家人放松心情; 每次术后,她总是把病人送回病房,交代注意事项;每次出差,她回来后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先回病房……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鲁永鲜坚持了几十年。她常对医护人员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医生应该用‘心’为病人治病,处处尊重他们,为他们着想。” 为抓科室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让病人在温馨、舒适、和谐、宁静地环境中享受到优质服务,鲁永鲜提出了“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今年2月一天的早晨,一位新疆来京打工维吾尔族妇女疤痕子宫突然临产,被同事紧接送来医院,鲁主任立即带着医生、护士全体出动,从床位安排、配药抢救到孩子平安出生不到40分钟,病人家属万分感谢,握住她的手伸出大拇指连声说:“感谢304的军医,感谢共产党培养的解放军。” 还有一次,鲁永鲜正在离院不远的会场主持学术会议,突然接到紧急会诊请求,说是有一位双胞胎产妇,孩子是生出来了,可是产妇大出血。当她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时,人已经奄奄一息,连血压脉搏都测不到。万分危急之下,鲁永鲜果断叫来相关外科医生,迅速做了静脉切开。经过迅速有效的救援和抢救,产妇总算转危为安。 河南患者张女士到现在也不会忘记,当她得知自己子宫里长了个瘤子时,是多么的恐慌和忧郁。是鲁主任一遍遍地安慰她,每天总是抽空和她坐上几分钟,聊聊家常,聊聊病情,缓解她紧张的心情。当手术前张女士硬塞给她一个红包时,她推辞不了,交给主管医生说:“等手术后退给她吧,免得她放不下心。”鲁主任就是这样细心洞察病人的心理动态、病情变化,把人性化服务运用到极致。这些年,在鲁永鲜的带领下,妇产科在京内外地区广为流传,有很多河北、湖北等地的病人慕名而来,因病人多,又不能耽误病人的病情,她在那段时间里平均每天要替2-3名病人做手术,从早上八点钟进手术室到下午五、六点出来是常事,盒饭和方便面成了她最好的充饥方式,由于长时间的做手术,她的乳腺出现了问题,尽管如此,但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看着鲁永鲜这么拼命工作,对待病人如亲人,有人对她说,这样做值不值得时,她却说:“既然投身进来,这就是我一生的事业,作为医生,病人的微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鉴于此,对于临床工作每一个病例,鲁永鲜都仔细研究,不断总结,力求拿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救治方案,本着最高的专业精神,影响和带领同事,为生命开始的地方把关,为母婴安全和妇女生殖健康营造最稳妥、最安全、最便捷的绿色通道。从医40年来,鲁永鲜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的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始终放在第一位,用她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如今,只要到妇产科向病友们问起鲁永鲜这个人,她们都会说:“鲁主任啊!我认识她,就是那个和和气气每天都笑盈盈的那个,她对我们最好了!” 当被人问到当一辈子医生后不后悔时,鲁永鲜笑咪咪地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凡与奉献,只要病人平安,再苦再累我也不后悔!” 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曾说:“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 鲁永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犹如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爱岗位、爱临床、爱病人的乐观态度,谱写了一位女军医忠诚敬业、精医尚德的时代颂歌。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嗜血细胞综合征很凶险

上一篇:

全球疟疾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