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 梦)1月6日,中日友好医院召开会议,对该院运用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情况进行介绍。支气管热成形术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可以阻断气道平滑肌介导的支气管收缩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需要进一步推广和规范性应用。
据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介绍,据估测,我国约有3000万名哮喘患者,哮喘死亡率达36.7/10万,远高于发达国家。哮喘患者中,约5%为重症/难治性哮喘,其急诊就医频率和住院频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是造成哮喘治疗费用增加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林江涛说,目前,临床上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不能减轻哮喘继发的气道平滑肌增殖肥大,因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重症/难治性哮喘患者病情迁延和反复发作。
林江涛说,支气管热成形术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以减少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他介绍,2010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支气管热成形术用于治疗18岁以上、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控制不佳的重度持续哮喘患者。我国于2013年9月获得了这项技术的注册批准,2014年2月正式开始临床应用。截至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已完成37例次手术,制定了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