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健康体检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的热门服务项目。且不说正规医院纷纷成立体检中心,就是一些不具备执业资质的机构也以各种“优惠”跻身此列,想分得一杯羹。他们的趋利思想给体检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忧。
1. 健康体检市场化运作痕迹明显,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存在不恰当的利益导向。五花八门滥设项目,推出所谓的高端体检,如使用昂贵的大型设备(PET-CT)当做筛查肿瘤的法宝,过度夸大其优点,误导受检者。
2. 健康体检管理混乱,人员不专业,操作欠规范,检查项目缺乏完整性。
3. 缺乏完整的病史釆集和记录,除测量血压外,不做详细的手诊检查。虽然体检项目一大堆,但大多是靠仪器完成的。体检医生不与受检者做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最近,笔者看到一份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医疗与健康中心体检介绍资料,深感佩服。该中心有收集受检者相关信息的详尽表格,在体检前还会发给受检者一份详细的回执,是为受检者量身订制的体检项目建议征求表。服务模式实行一对一,每位受检者都有自己的医生。体检手段也不是依靠大型仪器,而以手诊体检为主,让受检者躺在床上,从头到脚、细致入微地检查。一些不必接受CT检测的受检者提出要查CT时,医生会耐心劝告,说明射线对人体的损害。护士抽完血后会用绷带将止血棉球缠在受检者的胳膊上。体检中心的每一个房间内都配有专门的洗手消毒液,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每一项与人体有接触的操作前都会去洗手;对与人体有所接触的器械都会按规定严格消毒。医生会对受检者解释毎一项报告结果,并针对不同情况作耐心的健康教育并提出必要的防治建议及具体措施。他们的宗旨是:“将每一位受检者当成健康人来看待,将保护放在第一位。”
尽管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不能与美国相比,但这些基本理念和做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出台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但内容笼统、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強。四年过去了,一直未见有正式法规出台,而暂行规定实施中落实、监管的力度并不大,很少看到有被执法处理的。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尽早出台正式法规,以整顿、清理、净化体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