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一位93岁的老太太因“反复腹胀半年,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1周”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我院肿瘤中心诊治。患者半年前出现腹胀,住院后经MRI等检查诊断肝门区恶性肿瘤并梗阻性黄疸。在王东主任、谢家印副主任的组织下,肿瘤中心介入组经认真讨论后,决定对该例高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加PTCD术。术中第一次顺利穿刺进入左侧肝内胆管,但由于患者肝门区肿瘤压迫而导致其胆道分离,未能寻找到其狭窄段开口,且右肝内胆管未显影。调整过程中因反复多次操作,而导致患者出血。故决定采用大颗粒明胶海绵封堵穿刺通道先行止血。之后,王东主任及谢家印副主任再次在介入手术室组织讨论,考虑患者单纯行PTCD术不能解决患者黄疸情况,遂决定再次经原穿刺点穿刺寻找右肝内胆管,并将导管经导丝引导寻找到狭窄段开口,将导管及导丝顺利通过狭窄段送至空肠内盘曲,经交换导丝送入球囊扩张,扩张后顺利置入胆道支架,安置胆道支架后同时放置胆道外引流导管。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经肿瘤中心精心护理及严密的观察和积极治疗,3天后患者黄疸逐渐消退。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以及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原因压迫、侵犯肝管和(或)胆总管所致.患者除皮肤、巩膜黄染外,还有皮肤瘙痒、厌食,反复的恶心、呕吐,大便色浅、尿色深、精神差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存期以及生存质量影响极大。采用介入技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或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BS),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地缓解黄疸症状的方法。胆道支架置入术后2周可拔出外引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得以提高。肿瘤中心自2012年开展此项治疗,目前已完成40余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