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军医: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卫生队队长 张志龙
本期热点 防潮湿
时下,不少部队驻训地区正值雨季,气候潮湿容易滋生霉菌,不但严重影响官兵的生活和心情,而且还容易引发湿疹、关节炎和呼吸道过敏等疾病。本期实地探访沈阳军区某装甲团,看看他们怎样做好驻训防潮工作,希望有助于战友们远离“霉”烦恼。
营地防潮
走进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宿营地,我们看到不少官兵正利用空闲时间修整排水沟。团长韩向春介绍说:“排水沟是营地防潮的基本设施,别看只是浅浅一条沟,可怎么挖很有讲究。如果随随便便挖条沟,不仅不能防潮,还有可能增加帐篷内的湿度。”
一座帐篷前,韩团长进一步介绍了挖排水沟的“四项注意”:一是排水沟挖深了容易积水,挖浅了雨水容易漫进帐篷,深度45厘米、宽度35厘米左右时最适宜。二是排水沟要有一定的坡度,最好在下坡处找一块洼地连接起来。三是用挖出的泥土在帐篷四周筑成护堤拍实。四是不能将帐篷下边缘埋进护堤下面,而要让帐篷下边缘自然下垂盖上护堤后用沙袋压实,便于帐篷通风换气。此外,排水沟还应定期进行维护。
“潮啊潮,带来烦恼真不少;不管训到哪,你都少不了;像个跟屁虫,咋也甩不掉;全身上下痒,越挠越糟糕……”这首打油诗,道出了该团官兵对潮湿的痛恨和无奈。今年驻训前夕,该团专门针对防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驻训选址防潮、防潮垫防潮、排水沟防潮等五大类12种营地防潮办法,并在各营连进行了推广普及。
在与潮湿的战斗中,官兵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睡觉前将废旧报纸铺在地面上,有的在帐篷内放置木炭或竹炭,晒干后反复使用……大家表示,帐篷中明显比以往干爽多了。
衣褥防潮
市面上20元左右一套的真空压缩储物袋,成了该团的“防潮宝贝”,深受官兵喜爱。笔者看到,这样的储物袋每名官兵都备有10多个,大、中、小号一应俱全,大家将几乎所有衣物统统入袋保存。
炮兵营教导员牟柏营让战士们现场演示了这种储物袋的使用,只见厚厚一摞衣物装进储物袋,用抽气筒抽干里面的空气后,便压缩成薄薄的一小块,体积缩小三分之二,不但防潮,还便于携行。
战士们告诉我们,以往赶上潮湿天气,从衣服到被褥没一样干爽。特别是白天训练一身汗,晚上睡觉衣服被褥黏糊糊的,浑身不自在,影响睡眠。如今,衣服被褥不用时就装进防潮袋中保存,天再潮湿也不怕。然而真空压缩储物袋毕竟是民用产品,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部队野外驻训的需要,官兵们强烈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进行研究,早日开发出适合部队使用的制式防潮袋。
团卫生队调查显示:潮湿的鞋内环境会滋生霉菌感染足癣,衣服长期潮湿会引发湿疹,潮湿的被褥会滋生大量螨虫……部队因潮湿导致的常见病有10多种,且大多与衣褥上潮、发霉有关。该团专门组织官兵想办法、出主意,整理出数十种衣物防潮办法。
野外烘干室,是该团防潮的又一新创举。团保障处处长席领群说,部队训练风雨无阻,赶上阴雨绵绵的天气官兵们很难有几件干衣服穿,不少人只能用身体把衣服烘干。今年,团队在野外驻训场开辟了一间烘干室,遇上雨季或潮湿天气,各营连按规定时间和要求使用烘干室,确保驻训再也不用穿湿衣服了。
在席处长的指点下,笔者找到了设在一顶连用帐篷中的烘干室。此时,柴油鼓风机不断向室内吹进热空气,不到一个小时就烘干了一批衣物。
食物防潮
天气潮湿,食物很容易霉烂变质。张志龙队长介绍说:“霉烂的蔬菜含有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此外,如果食用了霉烂变质的腊肠、火腿、香菇、木耳等食物,轻则腹泻,重则食物中毒。”
为了应对食物发霉变质,该团在基层部队推广了主食定量包装的办法。我们在坦克三连炊事班看到,战士们拿出一小袋大米淘洗后倒进锅中蒸煮。指导员郝大伟告诉我们,他们事先根据每顿饭的消耗量对大米进行包装、密封,开袋即食,避免了潮湿侵袭。而红豆、绿豆等用量较少的食物,则利用矿泉水瓶的存放。
“它们分别是干燥剂、抗氧化剂和杀菌防霉剂,防潮效果很棒!”郝指导员从炊事班拿出几个小袋袋说:“连队遇到紧急任务例如战备拉动时,它们就成了主食防潮的‘主力军’。”我们还了解到,该团野外驻训期间的副食保障主要采取定量分批采购的方式,由物流公司进行区域配送,保证官兵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菜、新鲜肉。
由于防潮工作做得及时强力,该团今年皮肤病、呼吸道疾病和关节病的发病率不到往年同期的一半。
相关链接
如何祛除身体湿气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进面。”中医认为,在致病的所有因素中,湿邪最可怕。防潮祛湿,常见祛湿办法有以下几种:
运动祛湿:官兵摸爬滚打,每天的排汗能满足祛湿的目的,但排汗后必须及时清洗身上的汗液,保持身体干燥清洁。
光照祛湿:皮肤适当的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有效杀灭皮肤上的细菌,还可以促进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饮食祛湿:夏天的饮食应荤素搭配、慎食冷饮。此外,绿豆是上好的驱寒祛湿、清热解毒食品,炊事班不妨每天熬上一锅绿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