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医生不是“铁路警察”

2018-12-14 09:12:59浏览:9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写给青年医生   随着医学临床、科研和各种诊疗技术的进步,医生越来越不成为一个具体称谓,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具体的××科医
写给青年医生

  随着医学临床、科研和各种诊疗技术的进步,医生越来越不成为一个具体称谓,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具体的××科医生甚至更为精确的××科××领域的医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医学分工精细化的产物,说明医学人员正变得更为专业。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多的医生把自己的工作理解为“一角活儿”。把病情复杂的患者,看成不同器官出现不同问题的人体,只管自己专精的诊疗领域,除此之外就认为不是自己诊疗关心的范围,就像俗话说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但这不是我们医生的本来面目,也不应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青年医生是我们医学未来的希望,在这一问题上,青年医生理解得有多深刻,直接决定医学未来的美好和完善程度。

  外科医生要知道怎么不做手术

  从自己的本专业举例来说,我认为外科医生应该精于手术,但绝不能热衷于手术。如果我们考虑问题不成熟,出了问题,我们还可以慢慢改,但对病人来说损失则已经造成、难以挽回。如果我们拿起了手术刀,那么一定得是病人需要,而不是医生需要。一定要根据病情决定做不做,做大还是做小。这是外科医生的底线。

  在我看来,优秀的外科医生不但要知道怎么做手术,还应该知道怎么不做手术。以最小的手术获得治愈才是最大的成功。作为一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大夫,早在1963年,我就尝试了国内第一例声门上型肿瘤部分切除术,只切除病变部分,最大限度地保留喉的发声功能。手术成功了,病人术后又生存了9年,突破了当时“晚期喉癌必须全切”的流行观点。此后,我们又逐步扩大适应证,改为手术前或手术后放疗,对更严重的病变切除3/4喉,使患者保留语言功能。这一方法使病人5年生存率创纪录地达到80%,后来被广泛推行。晚期上颌窦癌一般要摘除眼球,但我们设法先用放疗控制周边,保留了眶内容物。颈淋巴结转移癌讲究“大清扫”,但我们设计应用局部择区清扫,比国际流行术式领先了整整10年……

  按照医院分科制度,很多医生习惯于用本科室的手段治病。但我的建议是,多想想各科室间的配合,往往能拿出更利于患者的方案。

  “救命”与“救病”一字千里

  除了围绕疾病诊疗的多科室合作,年轻大夫还应该被寄予更多期待。比如,跳出救病的圈圈,放眼救命的各种方法、手段。

  我刚开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工作时,遇见了很多喉癌患者。起初主刀做喉癌手术时还挺高兴的——割了肿瘤,病人就能存活了。但很快,我的看法就变了。一次去病人家访问,看到身高体壮的病人因为无法开口说话精神非常萎靡,呆呆地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头都不抬。没过几天,另一位病人甚至因为忍受不了有口难言的痛苦,跳楼自杀了。

  我前脚下手术台,后脚社会上就多了一个残疾人,这样的治疗能说到位吗?如何能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使患者高质量地生存,重燃生活希望?为此,我多方寻找资料、方法,了解食管发音;接着,和医院的很多年轻同事一起找教师、自学、编教材……1990年,我院的食管发音训练班终于开起来了。九成的喉全切除病人,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就可重获新“声”。此后的20年,这个训练班先后帮助近600名无喉人找回了幸福。

  有人或许认为我这样的医生是捞过界、多管闲事。但对于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来说,此时的医生可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甚至是最后的医生,我们的眼界宽一点,涉猎多一点,为病人多想一点,可能对患者的意义就是巨大的。(本报记者崔  芳整理)

 

  编后语

  85岁高龄的屠教授最大的特点是“说话直也敢说”,老爷子看不惯的事儿不少,他说只专注于在自己的小泳池里“扎猛子”,不都是青年医生自身的毛病,还有环境、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他倡导成立了“头颈肿瘤学人才培养及科研基金”,送青年医生到美国优秀的肿瘤中心学习。

  不仅热衷于培养年轻医生,屠教授还是《健康报》的热心作者和忠实的支持者。除了精心撰写一些专业稿件外,屠教授还经常给编辑们支招,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敢于直言。就在前不久,他还建议我们《医学论坛》版多关注住院医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邓笑伟当选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

上一篇:

有一种动脉栓塞很像胃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