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食管、胃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注入造影剂进行胆管、胰管造影的一项诊断技术。术前应对患者的病情及全身状况做全面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镇静或麻醉方式。患者常规采用俯卧位或部分左倾俯卧位,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左侧卧位或仰卧位。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常规操作有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乳头气囊扩张(EPBD)、取石、支架治疗和鼻胆管引流等。操作者需综合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
EST应在选择性胆管深插管之后,确诊胆总管结石并有可能予以清除时实施。操作者根据结石的大小以及胆管壶腹段的长度决定切口的长度,以方便结石取出为原则。EPBD可以作为代替EST的另一种处理方式,具有操作相对容易、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有可能部分保留括约肌功能等优点。但EPBD可能增加术后胰腺炎的风险。操作者应根据结石的大小、胆总管下段直径选择适宜的气囊,通常采用与结石大小相仿但不超过胆管直径的气囊。如采用大口径气囊(>10mm)扩张前,建议先行小到中等的乳头括约肌切开,有助于胆管开口的有效扩张,并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Dormia取石网篮和球形气囊是最常用的取石工具。前者一般用于取出中小结石,后者多用于较小结石及碎片的清除。取石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小后大”的原则,逐一取出结石,避免一次套取过多结石引起嵌顿。取石后可用气囊进行肝内外胆管的探查,以免遗漏结石。
对于内镜下难以清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尤其是高龄、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在胆管内留置塑料支架,有助于引流胆汁、控制感染、减少发作频度,可起到一定的姑息治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