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领导人吃小米饭、穿粗布衣、住土窑洞,感慨地称赞这是一种“东方魔力”。如今,我们从西藏军区总医院的事迹中看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依然在人民子弟兵身上传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永葆政治本色、密切联系群众、克服艰难险阻的传家宝。我们要以西藏军区总医院为榜样,认真贯彻勤俭建军的方针,立足本职岗位,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切实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当作行为规范来遵守,当作高尚境界来追求,当作良好习惯来养成,切实把有限的军费用在刀刃上,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013年8月22日,西藏当雄县拉根村,人头攒动。
这一天,西藏军区总医院医疗小分队来到这个村庄巡诊。短短半天,他们就免费发放了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
这,是西藏军区总医院“医疗扶贫、造福藏区”行动中的寻常一幕。截至目前,他们巡诊的足迹遍及西藏所有县乡,免费巡诊达190多万人次。
巡诊现场,院长李素芝对记者说:“自2007年以来,我们每年节省各项经费开支数千万元,一分不留全部投入到为官兵服务和藏区医疗扶贫行动中。”
从“院长算账”到“人人算账”
一天,医生刘杰用一张A4打印纸写了张请假条,找院长李素芝签字。
接过请假条,李素芝脸色一沉:“一整张大白纸,你就写了这么两行字,多浪费啊。”看到刘杰有点发懵,李素芝语气缓了下来:“如果一人一天浪费一张A4纸,按每张纸5分钱算、以600人计,每天浪费30元,一年就是1万多元,10年累计超过10万元,这些钱能帮助多少农牧民群众治病啊!”
一笔账,算出勤俭好作风。尽管西藏军区总医院已经从最初的几排破旧平房,发展成为今天占地46万多平方米、拥有近千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但李素芝说:“条件再好,我们勤俭为民的理念不能变。我们省一点,为群众看病的家底就厚一点。”
算账,如今已成为该院医护人员的习惯——
每到周末,骨一科护士长李习琼都要带领姐妹们把科里的床单、被套、病号服清理一遍,遇到有开缝、破洞的及时缝补。特别破旧的床单,就做成拖布。她算账说:“科里缝补衣物每年平均用15个线圈,一个10元,全年仅花150元钱。要是把床单、被套、病号服送到外面缝补,每年至少要花上万元。”
过去,医院手术后缝线都是用手打结,一根线即便只缝一针,多余部分也要剪掉丢弃。如今他们改用止血钳打结,穿一根线可以缝五六针。麻醉科主任陈普望算账说:“我们一年手术5000台左右,一根线2元钱,一台手术可以节约48元,一年至少省下24万元。”
大医院的药房都是机械摆药,省时省力又整洁,美中不足的是对1/2、1/4片药要作压碎处理。为节约这些药品,药剂科至今坚持人工摆药。药剂师吴丹算账说,有时一天下来累得胳膊痛,可每月能省下近万元药品。
西藏军区总医院对自己很“抠”,对前来看病的藏族群众却特别大方。2012年,医院收治了身患胰腺炎重症的藏族老人格桑旺久。病愈出院时,家境贫困的老人看着治疗账单愁眉不展。令他没想到的是,医院不仅减免了他的治疗费用,还给他开了不少有助身体康复的药品。
“尽管医护人员平时为了节约经常算账,但在治病救人上从来不单算经济账,总是先救人再算钱,遇到病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时一律实行减免。”经济管理科主任谢晓娥介绍说。
还能用的东西,就没必要花钱换
2012年8月,西藏军区总医院新外科大楼竣工。前来参观的军地领导,看到这样一幕不太协调的场景:在这座“西南一流、国内领先”的大楼里,摆放着掉皮的桌椅、生锈的柜子、开裂的沙发……
怎么会这样寒酸?原来,此次搬家前,院党委专门下发通知:只要不是“破得扶不起来”的办公设施,一律接着使用。结果,90%的旧家具被搬进了新大楼。
院长李素芝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用了30年的老沙发。大家劝他换个新的。他笑着说:“坐时间长了有感情,还能用,没必要花钱换。”
去年11月,输血科买来一台新型医疗仪器。安装时,厂家说安放设备的专用桌子需要10万元。听到这儿,政委唐明文把心一横:不购买厂家的专业设备桌,设计图纸找人自己做!事后,院领导一算账乐了——定做的新桌子仅花费几千元,功能照样满足设备运转需求。
如今,医院各科室都有一个“传家宝”——医院配发的工具箱。里面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工具一应俱全,小到门锁门框、电灯开关,大到简单仪器、营具桌椅,能自己修的他们绝不花钱请人修。一次,医工科主任姜洪刚发现一套价值百万元的中央监护仪坏了一个零件,被锁进了仓库。他花了2000元买来配件维修,使这台仪器起死回生。
“坏了要修,丢了要找,脏了要擦!”据姜主任介绍,现在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均保持在95%以上,仅修旧利废一项,每年节约经费就达上百万元。
营区整治时推倒许多危房,医院组织大家把砖拣出来修围墙,瓦留下来用于其他房子更换,木材用来做床板,预制板用来铺林区小道……他们把省下来的经费用来补贴藏区群众治病、组建流动医院、到深山牧区免费巡诊。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便民流动医院”已义务巡诊117次,行程130多万公里,惠及整个牧区群众。
制度如铁,上到院长下到职工一视同仁
今年6月初,医院财务科的点钞机坏了无法再修,出纳吴邻西买回来一台价值1600元的新点钞机,到家后才想起忘了填写“购买办公用品审批单”。
第二天,他拿着发票找院务部黄立涛部长报账。没想到,黄部长对他一通狠批:“财务制度明确规定,购买办公用品必须提前报批,你身为财务人员为什么明知故犯?”黄部长坚持让小吴补填了审批单,并核实点钞机确已无法维修后,方予以报销费用。
这些年,西藏军区总医院之所以能坚持勤俭节约,除了靠官兵行为自觉,更为重要的是靠制度规定保障。物资采购,是医院的一项大额开支,经费易超难管。医院专门成立了物资采购中心,对办公用品、自动化设备、药品耗材等大宗采购项目一律列入集中采购范畴。据院长李素芝介绍,医院仅采取“小批量多次”的方法采购药品,每年就节约开支300多万元。
肝胆外科医生叶航羊,今年7月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报到当天,他面对四壁空墙的房子,心中甚是不解。营房科负责人告诉他,总医院没有分房配家具的先例,上到院领导,下到普通医生、职工,一视同仁。
采访中,记者看到:大到工程建设,小到用水用电,西藏军区总医院先后制订了20多项规章制度。无论是谁,做任何事情,都有制度来约束。
就拿用电来说,医院规定每户每月100度民用电的限量,超出部分按每度1元的商用电价格收取。夏天是家属来队高峰期,也是用电高峰期,许多超过限额的人找营房科说理。助理员石凌指着缴费单说:“院领导都按规定主动上缴超额电费,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医院各科室都有专门的物品登记本。谁领取一盒印泥、一块肥皂、一卷胶布,都登记得清清楚楚。换领新物品时,经检查旧物品确实不能用了,方可领取。
节约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军民。经济管理科主任谢晓娥指着一沓沓免费凭证、新农合协议说:“我们每年节约的钱都在这里,都花在了补贴边防官兵和西藏牧区群众医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