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越写越小是怎么发生的 中国学者揭示帕金森小写征神经模式 本报讯 (特约记者王蕾 通讯员孙琳)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写字困难,字越写越小的序列效应,是由大脑基底节运动环路及前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运动区、小脑网络共同作用导致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室吴涛团队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Brain》上的文章,首次揭示了小写征的神经机制,并证实帕金森病常用治疗药多巴胺对部分小写征患者具有改善作用。 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写字困难,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小写征分为字体一致性减小和进行性减小两类。一致性减小表现为字体明显减小,但书写过程中字体大小基本保持一致;进行性减小表现为书写过程中字体越来越小。近期研究发现,50%~60%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小写征。小写征在帕金森病早期即可出现,随病程进展加重。约5%的患者在前驱期(即出现典型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前)已出现小写征。 阐明小写征的神经机制,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或靶点的研发。吴涛团队利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小写征相关神经活动及网络连接模式,并关注了多巴胺对小写征治疗的作用。研究进一步发现,进行性小写征是大脑基底节运动环路功能损伤及前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运动区以及小脑网络间失连接共同作用导致的。多巴胺可通过调节基底节运动环路活动及连接,改善一致性小写征,但多巴胺不能修复前辅助运动区、前扣带回运动区以及小脑网络间连接,因此不能明显改善进行性小写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