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武警总医院专家医疗队西藏巡诊手记

2018-12-14 09:20:11浏览:95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后勤部副部长兼总医院院长郑静晨看望慰问驻藏伤病员 “总医院的专家是我们战士的‘健康福星’和‘贴心人’,总医院的医生随时都
后勤部副部长兼总医院院长郑静晨看望慰问驻藏伤病员

    “总医院的专家是我们战士的‘健康福星’和‘贴心人’,总医院的医生随时都会送给我们阳光般的温馨和饱含深情的精神哈达!” 6月中旬,中国工程院院士、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率领呼吸、骨科 、普通外科、皮肤、肾内等科室的10名博士专家,组成为兵服务医疗队第九次飞赴西藏,再一次踏上了为高原地区部队服务的感动之旅、真情之旅、爱心之旅。当总医院专家们来到海拔5300米阿里地区的哨所巡诊时,战士们充满深情地用嘹亮激越的“天籁之音”,热烈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老朋友”!

     持续深入地到边远艰苦地区部队一线进行巡诊送医,这是武警总医院近30年长期坚持的爱兵举措、护兵行动,更是该医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遵循“姓军为兵”服务宗旨,坚持“反四风、聚力强军”指导思想,真情实意为基层办实事、为兵办好事、为部队办正事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用真情抚平患者的伤痕——雪域高原上成功实施第103例腹腔镜“微创手术” 

     “金珠玛米,扎西德勒!解放军,祝福你们”!每每听到康复的藏胞患者,高原红脸上绽开幸福的笑靥,由衷地向武警总医院专家们伸出大拇指,用汉藏双语赞叹不已时,专家们心里感到非常欣慰,像喝了蜜一样芳馨甘甜!到高原上进行“微创外科手术”,不但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技术,而且及时、科学、有效地治病救人,用一腔真情抚平患者的伤痕,彰显了人民子弟兵对藏民深深的民族之爱、浓浓的军民之情!

     6月13日上午,拉萨西藏总队医院。医疗队普通外科主任贾元利、援藏干部高宏凯与西藏总队医院外一科主任李仁勇一道,共同为25岁的次仁央金在腹腔镜下完成了胆囊切除术,也是去年对口援建以来,成功实施的第103例腹腔镜手术。爱美的央金开心地说:“我真幸运,没想到微创手术这么快就做完了,还不会留下长长的伤疤”。央金说起来很容易、很轻松,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虽然腹腔镜技术在内地已是常规手术,但在高原地区进行腹腔镜手术是有很大难度的,存在极高的风险性!

     西藏地处高原,酥油茶加上牛羊肉的生活饮食结构,导致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症高发,且病情重、病程长,加上水肿及粘连,术中需要用二氧化碳气腹,对于高原缺氧条件,会导致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所以手术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小时以内,这些都增加了手术的难度,需要术者高超的技艺和把握好手术的时间。一年多来,在总医院专家和总队医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总队医院已能独立开展手术,学科技术水平得到了新提升。 

     从1996年起,总医院积极响应总部党委号召,持续开展“科技援藏”工作,先后选送了不同学科30余名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精的科技干部到西藏总队医院代职帮扶,帮助总队医院开展新业务150余项,研发新成果80余项,填补了西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多项空白。17年科技援藏,17年倾情奉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援藏干部在总队医院建起了一批学科,带出了一批人才,留下了一批技术。去年5月以来,为落实总部和后勤部党委关于实施对口帮扶援建、加快西藏总队医院建设发展的决策部署,该院以微创外科、肾内科、骨科等学科为重点,与西藏总队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援建,并无偿捐赠了腹腔镜、关节镜、麻醉机、血液透析仪、手术床等医疗设备。普通外科主任贾元利和副主任武金虎、副主任医师蔡晓军,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宁新宇,肾内科主治医师丁韬,骨科主治医师王振宇等一批专家,先后帮助西藏总队医院开展了腹腔微创、血液透析和骨科微创等技术。 

穿越千山万水的深切牵挂——为了挽救高原士兵生命的“爱心接力” 

     多年来,总医院党委坚持为兵服务,以“用关爱感动患者,用真诚感动官兵”为服务理念,在部队伤病员中开展“感动服务”。“感动历程”形成了耀眼的“品牌”。特别是郑院长和专家们对雪域高原兵的深切牵挂,穿越千山万水,带去真诚的问候,献上倾注敬意和深情的“精神哈达”!有了这份来自北京的情,即使高原再险、雪山再冷、哨卡再高,高原战士们的心总是暖的、更是热的,他们就会像美丽雪莲花、格桑花和高原雄鹰一样,永远傲然屹立于祖国的雪山高原之巅!

     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武警西藏总队许多官兵患上了高原性疾病。为保障官兵健康,去年至今年,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在院长郑静晨的带领下,九上高原巡诊就医。虽然这次巡诊任务重,时间紧,第二天还要赶往阿里地区的部队巡诊,但院长郑静晨一直心里惦念一个兵––郎扎。6月13日傍晚,刚从某训练基地为驻训部队巡诊回来的郑院长一行,来到总队医院的一间军人病房,看望正在这里住院的士兵郎扎。 
去年春节,郑院长带队的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巡诊时,西藏总队医院院长张耀仓,请专家们为郎扎会诊,当时他血压为220/160mmHg,住院对症治疗效果一般,病情不稳定。专家组会诊后,郎扎的肾病很重,当时的总队医院无法进行肾穿刺,于是郑院长决定,随医疗队回京治疗。 

      郎扎就这样来到了武警总医院军人病区,经过肾内等科室专家的检查,郎扎因患尿毒症,需要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院党委指示:全力救治!但是郎扎的配型又遇到了困难,专业术语称之为“纯合子”基因,只能由他的父母亲来捐肾,由于他的母亲身体患病,父亲体质胖,又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在近期实施移植手术,郎扎又十分想家,肾内科主任张建荣、军人病区主任张振文和移植科副主任医师刘航商量后决定,郎扎可以回到西藏总队医院继续治疗,等他的父亲身体调整好后,回到北京,进行换肾手术。并由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承英和非现役护士王冬梅,护送郎扎回郎扎到拉萨。张承英和援藏干部丁韬为郎扎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王冬梅将一岁半的孩子交给父母,来到总队医院,每周给郎扎进行血透,郎扎的病情非常稳定。 

     院长拉着郎扎的手,充满深情地说:“等你父亲的身体允许,我们在北京等着你,让最好的专家、用最好的技术为你手术”。憨厚、质朴的郎扎一个劲地敬军礼。 

     像郎扎这样幸运的官兵还有许多。沈红兵,西藏总队某支队的一名的战士。1992年,当兵的第二年就患上了尿毒症,在总医院已度过了21个岁月。寒来暑往,春来秋去。为了挽救这位普通战士的生命,几届院党委班子都批示:精心治疗,热情关爱。医护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沈红兵也送走一个又一个病友,而医护人员对他的爱却始终如一。每年,医护人员都会送上个大大的蛋糕,让沈红兵在温暖如家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生日。小沈逢人便动情地说:“总医院就是我的家,医生就是我最亲的人!” 

最美的坚守,最纯的情谊——阿里之行见证白衣使者的爱兵路 

     西藏阿里之行,洒一路汗水,洒一路艰辛,洒一路真情。这一路,记者每时每刻,都被高原的官兵和我们的专家们感动着、感染着,我们来一次尚且不易,在高原空气稀薄缺氧的自然环境中,要训练、要执勤,还要坚守。身在西藏,真正读懂了“躺着就是奉献”的含义,领悟了什么是顽强,什么是坚守。官兵身心健康指数,就是战斗力增长系数,官兵们用生命守卫,医疗队用生命巡诊。也正是因为种种考验,铸就高原官兵对使命责任的担当,倾注了专家们为兵服务的深情。 

     夏天的西藏,气候白天穿短袖夜里穿棉袄,记者随专家医疗队一路深入阿里地区、海拔5300米的边远散小基层部队,为官兵们送医送药送温暖,连续奔袭,累计行程2000多公里,见证了专家医疗队不畏艰险,克服高原缺氧下的浓浓爱兵深情。 

      从去年1月起,总医院专家医疗队的足迹走完了西藏90%的边远中队,近200名患疑难重症的官兵得到了救治。这一行主要是阿里地区,也是自去年1月的9次西藏巡诊的最后一站,6月14日,从拉萨乘坐飞机到达阿里,已是中午时分,吃过午饭,院长指示,医疗队往中队开进,记者是第一次进藏,又猛然进到阿里,嘴唇、手指处已紫得像茄子,吸了十分钟氧,跟随医疗队开进离阿里300公里的札达县中队。司机陈勇是一名四期士官,卫生队长周博随行,他大学毕业后分到阿里支队,一干就是九年,高原的山路可不比内地,即险,又陡还颠簸,一路的海拔从4300米直奔5300米,每50米高度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头疼、胸闷、心慌不断加剧,经验丰富的卫生队长把随身携带的丹参滴丸告诉我含服,多次来高原的皮肤科李志强主任让我把散立痛服下,其他几位专家们因多次来藏,状态还不错,翻山越岭海拔终于又降回4300,心跳也恢复正常,药效开始起作用,舒服多了。 

     到达札达县中队,已是晚上7点30日,西藏还如同白天,专家们简单吃过晚饭,开始为官兵们巡诊,给官兵们进行高原训练伤和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讲座。一个多小时后,医疗队接着往普兰县开进,夜色渐渐笼盖了高原,寂静而广阔,山路上只有我们的车在一路向西,在山道弯弯中疾驰,司机陈勇将我们安全送达普兰县中队,已是6月15日的凌晨1点了。经过800多公里的连续奔波,医疗队的专家们虽然很疲惫,第二天一早又赶到普兰县中队,为官兵们送医送药送温暖。接着又返回阿里的支队,通过远程系统对阿里支队的8个县中队的600名官兵进行了呼吸、骨科训练伤、高原皮肤病健康知识讲座,受到官兵的赞扬。在阿里支队为官兵诊治时,一些战士的皮肤病受到了皮肤科主任李志强的关注,一名战士腰带附近的皮炎很严重,李主任说这是对镍过敏导致的镍湿疹,一名叫孙魁的大学生士兵嘴唇处结着黑黑的痂,手指也成雷诺氏症,凭李主任多年的经验,应该是日光炎和红斑狼疮,需到总医院治疗,并且不适宜在日光强烈的驻地服役。李主任找来卫生队长,将高原易发的皮肤疾病一一列举,并告之处理方法,骨科匡正达主任、呼吸科张健鹏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宏凯等专家也克服着高原反应,为近百名官兵进行诊治。 

     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中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武警总医院党委始终贯彻的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的“姓军为兵”指导思想。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总医院先后27次派出医疗队到基层部队和干休所巡诊治病、科技援藏,为基层伤病员实施肾移植、髋关节置换术、自体软细胞移植等高难度、高费用手术上百例。多项院外医疗保健服务措施大大方便了基层,使官兵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热情周到的医疗服务。该医院共派出医疗队赴新疆、西藏、宁夏等20多个省市基层部队、2000多个哨位进行巡诊慰问。为确保基层官兵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该医院不断加大科研“含军量”,占全院科研立项课题的30%,催生了一大批“高含军量”的科研成果:新开发研制的高适应性、高技术集成的“帐篷式”、“车载式”移动医院等等。特别是研制的“增压舱”,在武警边防总队投入使用后,解决了长期困扰高原部队的缺氧难题。担负青藏铁路守护的官兵试用“增压舱”后,高兴地说:“有了‘增压舱’,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在高原执勤训练,快快乐乐在内地休息学习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椎管内肿瘤可经皮微创切除

上一篇:

饮食能影响检验结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