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测首次被纳入常规体检 □本报记者 朱永基 近日在“呼吸学科建设明道讲坛暨第五期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研修班”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教授指出,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在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任务中,首次提出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这为全面提升我国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能力和提升呼吸学科发展水平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他号召全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抓住机遇,将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学捆绑式发展,呼吸学科应当在多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此次研修班是由中日医院、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及健康报社共同主办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教授表示,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更多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提高慢性呼吸疾病知晓率、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对最终促进国民呼吸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呼吸界在提高国民呼吸健康水平工作中经过艰难推进和努力取得的重要成绩。我国呼吸学科同道在学界前辈与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在“十二五”期间推动慢性呼吸疾病纳入国家慢性病防治体系,协同卫生行政部门成功防范和应对人感染禽流感等突发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等,以上工作都为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辰院士说,公众对呼吸疾病的知晓率太低,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常见慢性病,但对呼吸疾病却很陌生,也不够重视。比如慢阻肺就有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它比糖尿病的发病率要高很多,和高血压是一个量级的,它的危害也是极为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相比,其防治体系建设起步相对要晚。这都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公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视程度。 王辰院士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呼吸学界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更艰巨的任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率提高,医疗卫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人口流动性增加,境内外交流日趋频繁,均增大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病媒输入的风险。大气等环境污染,成为加剧我国慢性呼吸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也要求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规划中,要把结核病的综合防治作为重要工作,开展肺结核综合防治服务试点,加大一般就诊者肺结核的诊断力度,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结核病患者全程治疗管理。同时还要将尘肺作为重点职业病,开展危害普查与防控,加强尘肺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