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疗讲究全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 冯涛 帕金森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是最易被忽略的“老年杀手”。目前全球有400万~500万患者深受帕金森病的困扰,中国有200万以上的人患有此病,是世界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帕金森的全面治疗管理既要尽早干预,还要力争取得长期获益,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一:控制运动症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时震颤、肌肉僵直、平衡能力差等,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情况。患病早期及时应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可以改善运动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二:预防运动并发症。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就要考虑到疾病的长期管理,因为随着疾病进展,运动并发症的威力会慢慢显现出来,所以在早期的治疗上就不可“短视”,可依据个人情况,适当选择能减少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药物。 帕金森病的常见运动并发症有“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现象”。所谓“剂末现象”,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而所谓“异动现象”,是指患者会在服药后出现不可控制地手舞足蹈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在治疗中存在误区:一是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服药;二是依从性低,随意改变用药剂量;三是贪图“全面快速见效”,盲目用药……这些不规范的用药行为不利于有效控制患者的运动并发症。帕金森病长期管理用药要结合病症特点、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就业情况、药物副作用等,进行“个性化定制”,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方法三:改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便秘、嗅觉减退、疲劳、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非运动症状。其中抑郁症是“帕金森病最易被忽视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特别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伴有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帕金森病药物。 方法四:适时应用神经调控技术。帕金森病的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表现,通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不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方法植入脑深部电极及脑起搏器装置是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