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重视血培养可减缓细菌耐药

2018-12-14 09:23:04浏览:90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血液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病死率高。目前,很多医院血培养方面与欧美先进医院比还有很大差距。血培养未能有效推广的原因较

  血液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病死率高。目前,很多医院血培养方面与欧美先进医院比还有很大差距。血培养未能有效推广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培养送检费用高,未规范进行标本采集。因此,积极促进出台适合国情的、合理的血培养收费标准,规范血培养采集行为是当务之急。

  采血在发热初期

  影响血培养检出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采血时间、血培养瓶数、培养的血液量等。试验显示,在寒战、发热前1h细菌大量进入血流,并在热峰后30~90min消除。因此,在寒战或发热初期,采血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具体说来,血培养采集指征如下:

  1. 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

  2. 白细胞增多(计数>10×109/L)。

  3.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109/L。

  4.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

  5.血压降低,昏迷,多器官衰竭。

  6.呼吸加快,降钙素原升高(PCT),C反应蛋白升高(CRP)。

  7.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菌药物治疗之前。

  最好做双套培养

  随着送检瓶数的增多,血培养检出率相应增高。有报道指出,分别送检1、2套和3套血培养,对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5.0%、80.0%和96.0%。基于这一结果,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同时进行双套或3套血培养。双套即两部位采血,可在左右两侧手臂;每套有双瓶,即需氧瓶和厌氧瓶,两种瓶搭配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培养出更多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成人患者不能只采集1瓶血培养标本,采血量不足和只做1套血培养所得结果不容易给出正确的解释。此后的2~5天不必重复采集。

  感染性心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间隔30~60分钟连续采集3套;监测24小时,如阴性,则再采集两套。成人患者采集血量,每套采集20~30ml。婴幼儿患者采血量不超过患者总血量的1%。

  避免出现血污染

  血培养的污染是阻碍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当血培养中出现污染时,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给治疗带来麻烦。研究表明,血培养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时,大部分是真正的菌血症(>90.0%);而分离到棒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疮疱丙酸杆菌时,则很少是真正的菌血症(<5.0%);分离菌如果是酿脓链球菌、肠球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则分别有38.0%、78.0%和15.0%引起真正的菌血症。

  标本采集时还应注意用一次性注射器静脉抽血后转移到血培养瓶中(按需氧瓶、厌养瓶顺序)。不推荐将血液直接抽入血培养瓶中。建议使用含树脂的培养瓶,可提高阳性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不同无创检测技术适合哪些人

上一篇:

治疗慢阻肺也可用肺减容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