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临床与科研 该怎么混着干

2018-12-14 09:27:40浏览:13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每天被“海量”的门诊围堵的医生们,哪能腾出时间来做科研、写文章?怎能做出高质量的临床科研?写文章和提高临床水平是什么样的
每天被“海量”的门诊围堵的医生们,哪能腾出时间来做科研、写文章?怎能做出高质量的临床科研?写文章和提高临床水平是什么样的关系?如火的7月,让我们聚焦皮肤科几位青年医师,在感动中体会和思考。


  17次退稿等来第18次的成功

  马东来印象:10余年来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累计253篇,特别是近5年来平均每年30篇以上,文章遍及各种国际著名的皮肤科专业期刊,经他在国内首次诊断和报道的皮肤科疑难病少见病不下30种。这些工作奠定了他在遗传性皮肤病及疑难少见皮肤病方面的学术影响力。

  马东来说: 很多青年医生都会像我一样,有自己心仪的杂志,喜欢它就要认真了解它,然后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它会接受你的。

  在皮肤科领域,即使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影响因子最高也就在6分左右,影响面窄,分值不算高。因此,很早以前能在分值高达53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文章就是我在科研方面的梦想。这是一家综合性期刊,读者面广,影响力大,喜好临床病例。但同时杂志对稿件要求极高,退稿率在97%以上。 

  第一次向NEJM试投稿是在2011年。我挑了一篇很有专业水准的论文投出去,结果一周内就收到了杂志的退稿信。这篇文章转投另一本SCI分值9点多的综合性杂志,马上就刊出了。这说明显然不是文章的学术水准问题,可为什么不受NEJM青睐呢?接着我又投了第二篇、第三篇……结果一样,仍然被拒,每次收到的退稿信内容都是一样的。

  多次失败反倒让我更为看重这本杂志,每看到新一期的NEJM,我都认真研读揣摸。慢慢地我发现,原来每本杂志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位编辑都有自己的喜好。NEJM的规律在于,它通常认为罕见病的诊治是专科杂志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而常见病的罕见表现会开阔大家的视野,这是它的兴趣所在。沿着这一发现遴选题目,我欣喜地发现,自己收到退稿信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了,从第一次的一周时间已经延长到第17次的三四个月。

  一次,在门诊我接诊了一例特殊的“梅毒接吻下疳”。梅毒是一种螺旋体病毒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性病之一。“接吻下疳”指的是点对点发生,通常见于男性包皮与龟头的点对点、肛周的点对点,但该名患者的“点对点”发生在上下嘴唇,国际上从未见报道。

  看到这个病例时,我脑子里迅速闪现出NEJM每周要刊登两篇的“临床医学影像”,这种临床病例报告图文并茂,内容不超过150字,全年刊出量不超过100篇。我这个病例不是很合适吗?于是我迅速完成了一个170字的临床医学影像病例报告。

  这篇稿件是2012年2月投出去的,也是我向NEJM的第18次投稿。8月份,我收到编委回复要求做一些修订。同年11月11日在“光棍节”那天,我正式收到了NEJM同意接收的函件。


  病例资料很重要,别“守着金饭碗要饭”

  李军印象: 皮肤科青年医师,周末常常出现在“北配大酒楼”(协和员工对职工食堂的戏称),肩上常挎一个黑色电脑包,话不多,见人是憨厚的微笑。从2009~2012年,他先后发了10篇SCI论文,累计分值22分之多,主要集中在性病领域,在青年医师中算科研大户。

  李军说:写SCI一定要善于利用病历、图书馆等各种资源和听取老教授、老前辈的经验。

  协和医院性病中心2000年成立伊始就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病人管理机制,为每位前来就诊的病人建立病历档案并进行长期随访。多年积累下来,这成为不可多得的临床财富。在老师们十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我决定进一步做一些“深加工”。我先把每位病人的病历资料一份一份地誊清在纸上,再逐一录入电脑,建成了一个电子病历资料库。做的时候只想着保护这份财富,没想到最终这为我发表性病系列论文奠定了格外扎实的基础。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皮肤病。协和是国际单中心拥有红皮病病例数最多的医院,有260余例之多。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去病案室借病历时足足拉回了一个大旅行箱,从周五晚上连续工作到周日晚上,直看到头晕恶心。过去通常认为只有淋巴瘤会引起红皮病。但整理这些病例时,我偶然间发现,肝癌、肺癌等实体瘤也可以引起红皮病。再请教科里老前辈,得知的确有这样的临床经历后,我下决心着手进行红皮病的大样本量总结,最终我收获了自己的科研成果。


  压力变为兴趣时,离成功就不远了

  左亚刚印象:作为科里分管科研的主任助理,他结合自己做临床科研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科研三步曲”:压力、兴趣、坚持。

  左亚刚说:写文章得SCI倒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提高诊断水平。临床上发现不懂的东西,通过文献复习,对这个病进行归纳总结,过多少年后都会印象深刻。如果遇到仍不能明确的,就要通过实验方法的设计,提出并验证逻辑思路,最终获得结论,从而提高临床水平。

  在临床科研中,压力是起步也是关键因素,年轻人多数没有科研的经历,如果在起步阶段科室或是医院未能施以压力,80%的人都不会去做,毕竟做研究很辛苦。不管是申请基金还是写文章,有压力是必须的。

  第二步是兴趣。当发表了一篇好文章,获得成就感后,压力就转变成了兴趣,写东西就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了。2006年我发表了第一篇SCI,特别兴奋,这种兴奋感驱动我往前走,有了想写第二篇、第三篇的冲动。那时候,最明显的感觉是压力变小了,兴趣上来了。

  SCI没什么高不可攀的。写第一篇的时候要向有经验的人多请教,以后就入门了。临床上可写的文章太多了,可以是一个case,也可以是多个病例的总结。不见得要举世无双,有不同点就行。关键是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不同,要对临床上的异常始终保持警觉和敏锐的思维。

  第三步则是坚持。科研做到一定的分儿上必然遭遇瓶颈,是继续往前走还是放弃呢?我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2008年,写了四次都没中,犹豫当中又搏了一下,结果第五次就中了。我们写文章也是这样,开始怎么都投不中,感觉很灰心,其实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

  如果说,压力、兴趣、坚持是“科研三步曲”,那么科研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最短命的10种活法,我们都没幸免!今天知道还不算晚!

上一篇:

我在野鸡医院做医生,每天都“毁三观”、睡不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