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老人随地大小便、走失能预防吗? 作者 | 周亦川 来源 | 搜狐健康 痴呆老人的家庭护理有太多的烦恼,摔倒、随地大小便,一不注意还会走失,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究竟如何处理这些细节问题?搜狐健康采访了宣武医院认知功能训练护理门诊的乔雨晨护士长,这些也是她们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1. 随地大小便 痴呆老人在家里随地大小便,这是造成家属最痛苦、最容易引起烦躁情绪的症状,天天要洗衣服、洗床单、擦地,屋里总是散发着难闻的味道;这种情况在医院也很常见,有时老人在卫生间门前呆呆站着,如果护士没有及时把他拉进去,他就在裤子里尿了。乔雨晨说,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在疾病的早期记忆有一定程度损失的时候,让他养成上厕所的习惯。我们要在家里贴上卫生间的标识,指着这个标识反复向老人强调一定要在这里面大小便,建立这个意识。 家属要让老人养成定时排大小便的习惯,乔雨晨说,每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就要让老人排一次小便,锻炼膀胱的功能,防止尿随意排出来;每天定时让老人排大便,比如早上八点、下午两点,如果没有养成习惯,那么很可能在疾病发展一定程度后就随地拉了。有些家庭有一些小秘方,比如没有明显便意的时候,敲一敲肚子大便就排出来了。饮食也要注意,不要选择一些容易便秘的食物,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让排便更顺利一些。合理训练不仅可以减少随地大小便的次数,并且当老人进入疾病晚期长期卧床,若养成了定时排便的习惯,那么在相应的时间点前后二十分钟,就可以顺利解大小便,不会拉到床上去。 这个排便训练要多长时间?大约三个月,症状轻一些的患者可以短一些,肯定要家属很多的付出。 2. 跌倒 乔雨晨介绍,老人跌倒是一个大问题,极易导致骨折。在家里各处安上把手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多数痴呆老人跌倒是因为照明不好,看不清楚,或是环境的改变让他跌倒。普通人换了一个新环境很容易适应,但痴呆老人这个能力很差。他们在家里,床有多高,下床后要左拐找冰箱,右拐去厕所记得很清楚;到了医院就不认识了,病床可能高一点他就翻下来了,厕所门口有一道门槛不会迈腿就被绊倒了。所以说家属千万不要对家具的摆设做变动,不要堆放杂物,老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必经之路多了个凳子,或是放着个快递箱,就可能让他跌倒。 3. 走失 乔雨晨说,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老人走失的消息,大多是由于痴呆引起的。很多家属反应,在家里一个没注意,上个厕所、接个电话,老人就跑出去了。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放联系卡,写上老人的信息,家人的联系方式,防止走失,但很多老人会把这个卡片直接扔掉。目前人口福利基金会发专门的黄手环,有定位功能,家属通过APP就能实时了解老人的位置。这个手环还能打电话,可以看时间,有些老人会很喜欢。 如果真碰上什么都扔的老人,他们也说不出为什么要撕掉卡片、扔掉手环,那么能做的只有把定位器缝在他的包里,或者购买有定位功能的纽扣,家属也要加强警惕性。 4. 吃药 除了老年痴呆症用药或者一些营养药物,老人大多患有“三高”等慢性病,需要定时服药。乔雨晨建议,家属要购买一个专用的大药盒,和老人一起摆药,比如一排7天,每日3次就是21个格。每次服药后要让他看一下——这个药盒已经空了,你已经吃过药了,再吃就吃多了。摆药、服药,前期都需要家属的监管,是个很长的过程,确实非常困难,一些未患痴呆的老年人尚且会搞混。其实服药的问题多见于老年痴呆的早期患者,他们近期记忆丧失,很容易重复服药,还会给家属反映错误的信息,吃过药说没吃,这点家属一定要小心;到了中晚期这一点完全由家属包办,那么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小一些。 老年痴呆的家庭护理存在很多的细节,言而总之就是最重要的是“规律”、“习惯”,大多数的记忆丧失了,还留着一点这方面的记忆,就会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