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应急医学关注哪些热点

2018-12-14 09:32:16浏览:30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菲律宾超级台风“海燕”已造成5000余人遇难,至今余孽未消。为提升灾害事件的应对能力,在近日由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广东省医

  菲律宾超级台风“海燕”已造成5000余人遇难,至今余孽未消。为提升灾害事件的应对能力,在近日由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的国际应急医学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介绍了应急医学关注的热点及发展趋势。


  急救流程和培训高度标准化

  H.W.Kottkamp(德国比勒费尔德基督教医院急救中心主任): 德国创伤急救网络分三级:最高级是区际创伤急救中心,隶属大学医院;第二级是地区创伤急救中心,设在大医院;当地小医院的局部创伤急救中心为第三级。三级之间有网络相连。我院每年收治约5万名急诊创伤患者,创伤团队的每一个人对急救流程和复苏算法要烂熟于心,我们每周培训,这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例如,伤员送来时,首先进入5秒调查期,即筛选需要优先检查和治疗的伤员,依据有ABCDE法则。即:A-空运?B-呼吸?C-循环?D-残疾?E-暴露/环境?之后进入主要调查期,分红、黄、蓝三部分。红期要求在1分钟内完成,关注死因,判断伤员是否有致命六项: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阻塞气管的问题、心脏填塞、大量血胸和胸部创伤导致主动脉破裂。然后进入黄期(1~15分钟),稳定重要功能,紧急诊断及治疗,如完成骨盆X线、超声评估,发现不稳定的骨盆用简易方法处理。最后进入蓝期(15分钟之后),如果病人的重要功能是稳定的,做多层螺旋CT从头到尾检查,送入ICU或手术室。

  对救命而言,时间最重要,要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流程,培训是保证。

  医工交叉人才急需 科研应结合区域特点

  田军章(广东省应急医院院长): 从医院参与救援来看,缺少的是既懂临床基础知识,又懂各种工具使用及信息化应用的人才。

  我们以前是人与人相连,现在是物与物相连(设备与设备的交互)、人与物相连,即物联网。举一个简单例子。过去手术要人工数纱布,现在只需在每块纱布上放一个发射器,放纱布的篮子里有接收器。术中用了多少块纱布,篮子直接称重,即可显示纱布数量、术中出血量,从而指导下一步手术。这是物联网的一个概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是未来趋势。而设计物联网(如篮子)的人是工科人才,他要懂得简单的救援模式和知识;医院的医生是应用者,但他要提出需求,完成初步设计。后者是我们目前急需培养的人才。

  应急医学科研也刚刚起步,救援中有很多技术问题待解决。例如,广东靠海,发生台风时海洋细菌会对人造成哪些损害?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制订预案。

  思维全球化 行动地区化

  郝大龙(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主席): 从1900年到1990年,灾难发生率上升了28倍。在过去的40年间,每7年灾害造成的损失就会增加1倍。人类活动越来越加剧了极端天气的出现。85%的灾害与气温上升相关,人类活动引发的灾害占70%以上。

  灾害的本质是全球性的,因此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预防和应对灾害,即思维全球化、行动地区化。

  曲国胜(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国际上提出一些应急管理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如情景构建、能力建设、灾害预警、无人工具、应急医疗等。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和趋势包括:1.关注基于风险和情景构建的预案体系。2.关注基层应急和救援能力评估与建设。3.关注综合灾害应急救援处置体系建设。4.关注恶劣环境的灾情获取与实时传输。5.关注现场通信、实时动态决策与指挥。6.关注面向社区与公众的灾情预警发布。

  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强政府,弱基层,而最有效的是建立一个基层区域救援。研究发现,在地震之后,最主要的还是靠当地自救、互救,占被救者的90%。而目前我们没有形成综合性救援体系,这是与欧洲国家差距大的地方。(吴卫红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拒收”再障孕妇 医生有话要说

上一篇: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义诊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