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肝胆天地写神奇

2018-12-14 09:32:42浏览:90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张强本报通讯员何雷这是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科室,由“世界胆道之父”、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一手创建。 这

 
本报记者 张 强 本报通讯员 何 雷 

    这是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科室,由“世界胆道之父”、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一手创建。

    这里诞生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十余项高等级医疗科研成果,撑起了我国肝胆医学研究的一片高地。

    这里走出了数十位我国肝胆外科的领军人才,培养的肝胆外科人才遍布全军乃至全国各地,有着“肝胆黄埔军校”的美誉。

    这就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今年年初,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肝脏移植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和临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喜讯传来,该科上下倍感激动与振奋。这份历经15个春秋耕耘终获的荣誉为这个迎来50岁生日的老科室献上了一份厚礼。

    从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到肝移植,再到肝胆胰恶性肿瘤外科扩大根治治疗、肝胆胰微创外科等新的领域,这个老科室不断焕发新的青春活力,成为国内肝胆胰外科复杂疑难病症的防治中心和研究基地,并获批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和全军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被确立为全军临床医学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和全国高等院校重点学科。

    科技日报记者获悉,这个科室已经成为集科技创新、疑难重病诊治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内外规模最大的肝胆外科中心之一,用神奇的医术写下无数救死扶伤的佳话!

    低调至极的手术大师

    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说话带笑,温文尔雅,这是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该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别平给人的第一印象。谈起自己寥寥数语,谈起团队却滔滔不绝。这个“王牌科室”的“掌门人”实在是低调至极。

    “插队、入伍、考进第三军医大学、读研、留任西南医院至今。”别平将自己这30余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得言简意赅,波澜不惊,似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可询问其他人,记者才得知,这一切并不容易。

    1975年,高中毕业的别平下乡插队来到了农村。为了有更多的学习进步机会,参军入伍是主要途径之一。次年,他从军入伍来到祖国的最北疆,当上了一名铁道兵。这一段下乡的经历使他更懂得了珍惜与责任。

    到部队不多久,领导便看中了这个身材矮小,但颇有灵气的小兵,让他当上了卫生员。卫生员无外乎为战士们看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可初入医学之门的别平却凭着极强的动手能力,将这份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1978年,他被部队推荐,并成功考入了第三军医大学。

    来到部队医学殿堂,别平一度两耳不闻窗外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大学五年一晃而过,本来打算回到原部队的别平突然得知老部队要撤销,如果回去只有转业一条道路。眼看着自己几年学习的知识可能得不到用武之地,他心有不甘。

    这时,面临毕业的他来到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实习。当时的肝胆外科在黄老的带领下发展得风生水起,尤其是胆道外科在国内外一枝独秀,黄老大胆提出,“要能治别人不敢治的病,能开别人不敢开的刀”。这种气魄和开拓精神,深深打动了别平。特别是看着黄老做手术时行云流水,他崇敬得不得了。

    多年以后,他依然能回忆起当年见到黄老时的场景,“他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遇到危重病人,已经60多岁的老爷子会彻夜不眠地守护在病人身边。”

    成为黄老的学生!从那一刻起,这颗种子便在别平心里生根。一个月的实习期很快结束,他坚定了志向——从事肝胆外科工作。不久后,他考到了黄老的门下,1990年成为黄老在三医大的关门博士弟子。

    “到肝胆外科是仰慕黄志强院士的大名,他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一生。”别平说,做黄老的学生是艰辛的,他对学生的培养很是严格。黄老平时话不多,可是却句句抓住重点,半句废话也没有,这一特点也影响了别平。采访中,他话不多,可是句句精辟,句句道出专业和科室发展的精髓。

    肝胆外科的病人一般病情都疑难严重,重危病人多,临床手术量大,复杂程度高,手术时间长,医生、护士都异常辛苦忙碌,压力巨大,但别平却乐在其中。他喜欢临床,喜欢拿着手术刀的感觉,特别是看到一个个病人顺利走下手术台并康复,他就特别高兴。肝胆外科的老师们个个有绝活儿,他就一天到晚泡在手术室里,认真观摩前辈们的手术过程和技巧,寻找一切可以上台的机会。

    短短时间,他的手术能力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同事这样评价别平,“解剖烂熟于心,手术游刃有余”。特别是,他手术基本功非常扎实,手术完成的又快又好。

    30年余来,别平创造了数个“第一”和“首例”:首例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首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首例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西南地区首例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西南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原创了“十二指肠降段胆胰汇合部切除”和血管替代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新术式,开拓了治疗胰腺病特别是胰腺肿瘤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该类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

    如今,别平已经成为我国知名肝胆胰外科和器官移植专家,成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全军肝胆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让“王牌科室”永葆青春

    历史似乎给这个老科室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老科主任黄志强院士一手创建了这个科室,并发展壮大,到了1985年由于任务需要,他被上级机关调走。随后刘永雄教授、孟宪钧教授、钱光相教授等相继调走,一次次失去主心骨,影响了肝胆外科的发展。随后历经了王敖川教授、韩本立教授、何振平教授等数位专家领衔,肝胆外科虽有较大发展但整体进步仍不尽人意。九十年代末,历史的重担落在黄老的关门弟子董家鸿的肩上,同时由别平、王曙光两位同学一起协助。当年,他们被誉为“三小龙”,在董家鸿的率领下和肝胆外科全体同志一起聚合力量,重整旗鼓。全科一条心沿着黄老的足迹坚实前行,一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国内临床医学领域8年没有该奖项的空白。同时,他们开创了肝移植等新领域,并迅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正当发展一片大好之时,2006年,科主任董家鸿再次被上级调走。

    这对科室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新老交替一下子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未来怎么发展,团队怎么建设,如何才能让这个“王牌科室”继续前行……一段时间里,大家陷入了迷茫。

    经过慎重考虑,2008年底,别平被任命为新一任科主任。他迅速理清了工作思路,“埋头苦干、重新积累,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个‘王牌科室’继续站在时代前沿。”他给自己定下了几个目标,保持科室的特色和优势,继承前辈的传统和精神,把大家团结好,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支持每个亚专科的发展,同时培养好年轻一代。

    别平的办公室不大,没有多余的摆设,一面书柜、一张书桌、一件沙发,仅此而已。房间里最醒目的要算是正对他办公桌的那面墙上,挂着的黄志强院士的巨幅照片。因为黄老是带领他走入肝胆天地的恩师,更是科室传承的精神所在。每当工作累了,科室发展遇到问题,他便抬头看看黄老坚定而又慈祥的脸庞,一股力量便油然而生,鼓舞着他重新振作,不断前行。

    别平没有辜负领导、恩师和同事们的期望。几年里,他在韩本立教授、蔡景修教授、何振平教授和王曙光教授等前辈和同事的帮助下,临床研究中心、全军肝胆外科研究实验室及全军肝移植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5个亚专科发展得如火如荼——

    肝脏外科,联合ICG-R15和肝体积数字化测定、虚拟三维手术,精确评估肝切除可行性,进行精准肝切除,极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肝衰发生率;创用多项肝血流阻断和实质离断技术,成功实施大量复杂区域肝肿瘤切除术,例数和疗效国内领先;创用多项技术革新增强肿瘤射频消融疗效,有效延长患者生存,为国内最大宗病例系列之一。

    胆道外科,是国内最大的胆道疾病专业病区,也是国内外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收治量最大的中心,收治肝胆管结石、高位胆管狭窄、先天性胆管囊肿等复杂胆道疾患逾6000例,疗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确立了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制定了我国《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近几年创用了“哑铃式”肝切除术,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并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胰腺外科,国内规模最大的胰腺专科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国际胰腺病协会执行理事、亚太地区胰腺病协会理事及美国胰腺病协会会员单位,年开展各类胰腺肿瘤手术近400台,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每年近200例,病例数进入世界前十位。胰腺癌手术录像被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教材出版。

    肝移植,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终末期肝胆病肝脏移植的手术适应征及病例选择标准,显著提高了肝脏移植疗效。累计完成肝脏移植1000余例(含活体肝脏移植138例),肝脏移植受者胆管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国际著名移植中心水平。

    腹腔镜肝胆胰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以腹腔镜肝切除术为先导的系列肝胆胰脾微创外科手术,制定了我国《肝胆管结石病腔镜治疗指南》。术式涵盖所有肝胆胰脾外科病种,如:肝脏肿瘤、肝胆管结石病、先天性胆管囊肿等,已累计完成腹腔镜下各类肝胆胰脾外科手术2000余例。尤其是腹腔镜肝切除,全面总结了一系列技术与方法,开展数量为国内外之最。

    医学创新从临床开始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科研创新几乎都源自临床。在这个科室,这是一种传承。对此,别平深有体会。跟随黄老学习的日子里,他受益匪浅,“黄老做手术特别善于创新,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经典方法。很多别人做不下去的手术,到他手里都迎刃而解。不守旧、善思考,这就是我从黄老身上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也正因如此,这种创新的基因在该科代代相传。很多临床上创新的术式经过总结、提炼、传承,慢慢推广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惠及了越来越多的患者。

    2009年,他们完成了全国首例“中肝”肿瘤全离体切除术。在全麻状态下,专家们将整个肝脏完整地从患者身上取下。离体后的肝脏被立即置入盛有4℃保护液的冷却盆中,专家们戴着显微镜对肿瘤进行精雕细刻般地切除清理。4小时后,手术成功,“正常”的肝脏被移植回患者体内。几年里,他们规模开展了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这一高难度的外科治疗方式,明显提高肝癌切除率,目前已完成国内外最多的病例治疗。

    2010年,他们完成了西南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只用了40多分钟,机器人就通过3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小孔,为患者切除了严重化脓的胆囊。如今,他们成功开展了200余例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术式基本涵盖所有肝胆胰外科手术,包括难度和风险较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右肝后叶切除术等,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

    2011年,有7000多名学者参加的第62届美国肝病年会在旧金山举行。该科副主任马宽生的论文作为被推荐的10篇摘要之一参加了大会新闻发布会,并进行了15分钟专题报告。报告通过对近20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患者最长生存期已达13年),探讨了微创的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直径小于4cm早期肝癌疗效比较的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手术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地华人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

    ……

    鬼斧神工般的手术技巧来源于该科立足国际外科学前沿和中国肝胆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针对肝胆胰外科临床的重要问题开展的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

    全军肝胆外科研究实验室及全军肝移植重点实验室是他们展开临床研究的重要支撑,为开展肝移植及肝胆外科相关病理生理问题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围绕干细胞、生物工程等国际医学前沿课题展开了前瞻性研究。他们还依托临床研究中心,对病例进行收集、整理和随访,将丰富的临床资源转变成学术资源,并最终转变为学术成果反哺临床,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肝移植作为器官移植手术中复杂的一种治疗技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手段。1996年,面对这一国际难题,董家鸿、王曙光、别平等专家开始了向这一世界难题的冲刺。

    1999年5月,西南地区第一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在他们手中取得成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在系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完全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对肝脏移植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终末期肝胆病肝脏移植的手术适应证及病例选择标准,建立了供肝选择、病肝切除和脉管重建系列新技术,构建了精准高效的活体肝脏移植技术体系,提出了“移植物胆管病”的新观点及其防治策略,建立了肝脏移植麻醉期容量管理方案,显著提高了肝脏移植疗效。

    15年来,他们累计完成肝脏移植1119例(含活体肝脏移植138例),肝脏移植受者胆管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国际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28家医院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肝脏移植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年年初,这项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该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10项,总经费达2300.8万元;主、参编专著20多部、发表SCI论文数十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批发明专利2项。

    打造国内外知名精英团队

    今年9月,该科副主任王槐志赴韩国首尔参加了国际胰腺病协会与韩国胆胰协会联合年会,并担任了胰腺外科专题的主席,这是他第3次担任国际胰腺病协会年会的专题主席。

    在这次大会上,王槐志作为特邀专家发表了题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除术治疗胰头部结石》的演讲,并进行手术录像演示。这是国际胰腺病协会第一次邀请来自中国大陆的胰腺外科专家大会发言并进行演示。目前全世界仅有个别单位能完成此手术,而中国仅有他们能够完成。看完演示,大会执行主席Kim教授激动地站了起来,对这个手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年轻骨干王槐志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名堂,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别平的帮助。

    2011年,别平荣获中华医学会伯乐奖,以表彰其对年轻人才的发现与培养。获奖原因是他指导王槐志所做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解剖性淋巴结清扫”获得“2011中国普外科青年医师手术大赛”西部赛区第一名、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

    同样的事情仍在继续,在胰腺外科团队里,所有的责任医师都加入了美国胰腺病协会。不仅给整个科室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年轻医生有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记者看到,该科不论资排辈,鼓励大家学习,鼓励大家出去进修,并且提供科研启动基金。近5年来,该科把七八名年轻医生派出国外深造,并从国外了引进了两名实验人才。更重要的是,该科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给大家都确定了亚专科,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如今,该科老一辈专家熠熠生辉,在各自岗位贡献力量:韩本立教授、蔡景修教授、何振平教授,均是国内知名肝胆外科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三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

    新一代专家也在各自领域里展示着风采:

    王曙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担任中华外科学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全军肝胆外科专委会委员等职务。他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特别是胆道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在国内最早较系统地开展胆管肿瘤浸润和转移机制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株胆管癌细胞系,并在军内外许多家研究单位得到了应用,促进了胆管肿瘤的基础研究。

    马宽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肝脏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擅长肝肿瘤的切除及射频消融治疗工作。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及肿瘤消融协作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吴阶平基金会肝病医学部肝病介入学组常务委员等职务。

    李晓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肝胆外科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胆胰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为《美国病理杂志》《国际癌症杂志》的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外科学会实验外科学组委员、解放军医学会肝胆外科专委会委员。

    杨占宇,主任医师,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肝脏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职务。

    王槐志,主任医师,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胰腺病研究。担任国际胰腺病协会执行理事、亚太地区胰腺病协会理事、美国胰腺病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及数字医学分会青年委员,Pancreas杂志副编辑等职务。

    郑树国,主任医师,腹腔镜病区负责人,主要从事肝胆胰微创外科工作。担任亚太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会终身会员、国际外科、胃肠及肿瘤协会中国微创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委员会常委等职务。

    卢倩、陈志宇、何宇、陈健等年青外科医生屡次在全国手术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或前几名,引来不少国内同行的赞叹与羡慕:“你们学科真是人才辈出。”

    ……

    如今,该科已形成一支由知名中青年专家领衔,涵盖肝胆外科所有专业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精英梯队;承办的《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影响力逐年提升,在中华医学会外科系列期刊中排名第二。

    让先进医术造福更多人

    在该科,不仅科室骨干都能独当一面,他们培养的研究生在科研上也让人刮目相看!

    马宽生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冯凯的论文被欧洲肝脏病学会权威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刊登,同时被赋以F1000论文的称号,为国际上制定肝癌治疗指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依据。

    究其原因,是该科形成了一个科研创新、竞争向上的浓郁氛围。不管是研究生还是进修生,在这里都能得到很好的帮助,都被这种科研氛围深深感染。

    拿全军育才奖银奖得主别平来说,他在临床工作中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手把手传授手术思路和手术技巧。在课题研究中强调学生要结合临床做研究,要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和真实,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这种言传身教,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一大批能够完成高难度手术、又能够开展高水平研究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医生们,也将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同事和学生。拿王槐志和马宽生来说,国外的经历使他们深刻理解到中国医生和外国医生最大的差距不是手术技巧,而在于临床工作的规范化,缺乏规范化研究。为此,他们在科室推动了临床工作的规范化工作,将先进的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大家。

    该科还积极向国内外推广自己的先进成果,使更多的同行能学到最先进的技术,更多的患者得到先进技术的救治。

    单单肝移植技术,他们就在国际会议作专题报告25人次,主办“国际消化外科论坛”6届,主办“中澳肝脏移植论坛”和“中国器官移植论坛”各1次,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学习班32期,培训肝胆外科专业人才2000余人。

    郑树国带领的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更是成了全国肝胆腔镜手术的培训基地。迄今为止,除了西藏和港澳台之外,全国几乎所有省市大医院的相关科室都派人前来参观学习,培养了大批肝胆腔镜人才。

    今年7月,该科以“播览群术”为主题进行了手术实况演示转播,天津、武汉、西安等全国13个城市同时进行直播,千余位肝胆胰外科同行观看学习了手术演示。3台手术同时进行,分别为“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切除重建的胰头癌扩大根治术,ⅣB段+尾状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全腹腔镜下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均为肝胆胰外科领域的高难度复杂手术。这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手术演示会。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有人都不敢松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的‘金字招牌’不能在我们手里褪色!”有这样的氛围和勇气,可以料想,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必将在世界肝胆舞台上书写更多神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三军医大为老红军建健康档案

上一篇: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血管丛林辟蹊径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