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要不要给患者留电话,网络微博上展开了一场“医患战争”。本版11月29日刊发《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报道后,读者纷纷来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医疗工作中,医生主动给患者留电话、患者要求医生留电话都是常有的事,没必要搞得很复杂,甚至打起“口水战”。医生主动给患者留电话是对病人的关心和尊重,是医疗服务的一种延伸,可以起到加强医患交流、增进医患关系的作用。但医生不愿意给病人留电话也不能说明他们错了,有些医生怕麻烦,或者怕风险,这也是他们的权利。
我是一位刚刚退休的影像科医生。从医几十年,我与很多病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经常有病人来要我的电话号码,向我咨询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都很乐意帮助他们。很多时候,我还会主动要求病人留下电话号码。因为有的病人病情复杂,一时诊断不明;有的则要求转院,恐此后不知去向。通过电话随访,我可以了解其病情变化,追踪诊断结果,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在这里,我希望年轻医生不要为留不留电话而烦恼,病人也不要对不肯留电话的医生耿耿于怀。医生也是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体检中心 周祖德
▲这件事情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病人家属的要求是否合理?二是:医生的拒绝是否适当?我个人认为,病人家属的要求可以理解,但不具备强制性,即不能要求医生必须给;而医生拒绝也是正当权利,他们有权维护自己的隐私。但如果拒绝的方式比较生硬,患者自然会有不满。
据我所知,不少医院专门为医生印制了医患联系卡,不少医生早就在诊疗中留了电话给患者,也不见得会给医生带来多大的负担。在处理医患关系上,给病人电话号码,有时只是一种姿态,说明你是认真的,会认真处理患者的事,有问题可随时联系。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那种信赖感,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实际上,绝大多数病人不会向不熟悉的医生要电话号码,就算要到了也会考虑到尽量不要打搅医生的私人生活,更不会无端骚扰医生,只是没办法了才打电话咨询一下。这时,医生应耐心予以解答,尽其所能给予帮助。从广义上说,这也是医生的一种社会责任。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周海龙
▲医务人员不被社会理解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医患关系中相对强势的一方,医生应当对患者多些宽容与忍耐。一如卫生行业内不良人员所犯的错不能影响到所有医务人员的形象一样,医务人员对社会不理解卫生行业的这种不满,也不能转嫁到公众身上。
普通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知识的掌握、行业管理规范要求的知晓,不可能达到与医疗专业人员“分庭抗礼”的程度,他们在微博上的发言或许在医生看来“不值一晒”,或是“另有隐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医生拿出度量和勇气,对社会更多地做些医学常识、医疗规范的普及和传播。无论是微博江湖还是现实世界,只有医务人员先“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已经严重到成为“社会问题”的医患关系才能有涣然冰释的一天。
——江苏省建湖县卫生局 蔡春祥
▲在体制、机制等宏观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纠正的现实下,消弭医患隔阂,医生要先有所作为,从每个细节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虽然患者中也不排除有耍横的莽夫和泼妇,但大多数人在医生面前都是毕恭毕敬、轻声细语甚至怯生生地提问。患病本已不幸,加上寻医过程中的一些艰辛,患者的确很难。对此,医生应怀仁爱之心,换位思考,给予宽容和理解。
在有限的接诊时间内,医生要尽可能地跟患者沟通好诊治方案。只有患者听明白了,顾虑消除了,才会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和病人生命安全。如因候诊患者多,来不及详细解答,医生也应说一声抱歉,大方地递上名片,建议其他时间联系沟通,以详细地答疑解惑。记得我刚到医院工作时,就主动印制了名片,有需要时发给病人。
——解放军第113医院 肖兵民
▲医生在网上的情绪化抱怨,只能说明他在诊疗过程中承受了很大压力,并不能说明他丢失了职业精神。患者在网上晒“奇葩”医生,只能证明他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在强化,不能断定他就是“不可理喻”。同样的事情,由于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解读和结论就会有异。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从根子讲,主要是医疗机制和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医者和患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法规有力的保障,双方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一些“个案”负面影响的无限扩大,使对事实真相一知半解的人们,站在个体的角度图一时之快而推波助澜,而且较少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直接导致了医生在执业过程中更加困扰,生怕被抓住“把柄”惹上纠纷,而宁可“少去为”或“不去为”。医患各说各话,只会越来越疏离。
——河南省医情研究所 郭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