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学习降压药,教科书中讲到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咳嗽。每每考试,只要出现ACEI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便很顺畅地选择咳嗽。可是如果是一个久咳不愈的患者,你能想到他可能与口服ACEI类降压药有关吗?刚上班不久我便碰上这样一位患者。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随带教老师一起在药房窗口发药,来药房取药的患者很少,一位咳嗽待查取药的患者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一位50多岁的阿姨,来取奥亭止咳露一盒和棕铵合剂一盒。带教老师交代完用法用量后,这位大姐说:“唉,其中一种药我吃过,不管用,我都咳好几个月了。”通过询问,我们大致了解这位患者已经咳嗽近3个月,去过3家医院,几乎吃遍了止咳药,依然嗓子痒、干咳,症状没有好转。带教老师又问她除了止咳药,您还吃什么药?她说我血压高,在吃一种叫普利的药。“哦,那您别吃这种降压药了。您回心内科,让大夫给您换一种降压药吧。”1个月后,患者来门诊取降压药时找到我们说,她停了普利十多天后,咳嗽慢慢就好了。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从药师的角度关注病人用药后的各种反应是很必要的。病人的某些新症状可能与服用的药物相关。药师若能很好地将书本中的理论用到实际工作中,则会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