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以核心价值引领发展——第四军医大学传承“两华精神”纪实

2018-12-14 09:45:00浏览:20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华山抢险英雄群体”雕塑前入伍宣誓。资料照片   古城西安,军号吹响,校园迎着朝阳醒来。   一队队身影披着橄榄绿行进

  “华山抢险英雄群体”雕塑前入伍宣誓。资料照片

  古城西安,军号吹响,校园迎着朝阳醒来。

  一队队身影披着橄榄绿行进,默默注视他们的,是校园里两尊巍然矗立的雕像,一尊是为救沼气中毒老农献出生命的张华,一尊为“华山抢险英雄群体”。

  “两华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对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传承“两华精神”靠什么?靠医者必须具备的妙手仁心——这个共识,化作四医大人“至精至爱,效国效民”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追求。30年来,第四军医大学把“两华精神”视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首位,不断凝练、弘扬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灌注进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

  代代相传的价值追求——

  “‘两华精神’是核心价值观的不竭源泉”

  30年过去,走过校园图书馆前的“华山抢险英雄群体”雕塑,四医大西京医院骨科教授雷伟仍满怀感慨。

  1983年5月1日,在绝壁万仞的华山千尺幢,他和几十位同学不顾自己身处险境,倾力救助因拥挤跌落山崖的游人。事后,当荣誉和赞美如潮水般涌来,雷伟总会想起已经离去的好友张华。“他是我上一届的学长,又是同乡,我们很要好。他用危急时刻的纵身一跃告诉了我: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基础部教授李云庆是与张华同届、同大队的学员,张华的壮举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军人的荣光。在日本深造期间,遭遇车祸的他拄着拐杖完成了论文答辩,成为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近百年历史上第三个仅用一年半时间就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如今,他当选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和国际解剖学工作委员会轮值主席,成为世界解剖学界的领军人物。

  和雷伟、李云庆一样,女医生张华也在四医大找到了人生航向。

  1995年,她考入四医大临床医学专业,被编入张华生前所在的学员二大队。耳濡目染中,同名同姓的英雄从“传奇人物”变成了鲜活真实的引路人。毕业后,她在西京医院老年病内科岗位上忘我工作。因为人手紧张,已是副主任医师的她自愿兼任住院总医师,累出了心肌炎也无暇根治。

  “入学拿到的第一本书——《华岳魂:张华传》;上的第一堂课——《富于理想,勇于献身》;举办的第一次集体活动——到张华烈士纪念碑前宣誓……”“两华精神”的雨露滋润着每个学员的心灵。

  把人民深深放在心中,将生命高高举过头顶,从1982年至今,学员二大队走出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留下了一曲曲惠民爱民赞歌——学员刘斌毕业进藏5年,治愈各类患者800多例,获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九八抗洪”中,湖北籍学员殷小平主动到长江大堤参战,一年后,又奋不顾身救起3名落水儿童……1998年,学员二大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模范学员大队”。

  “历史就这样选择了自己的英雄。‘两华精神’已经成了我们核心价值观的不竭源泉,持续启示我们:要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德育摆在首位’,引导学员把医术与医德统一起来,许下‘至精至爱’的神圣诺言。”四医大政治委员戴旭光指出。

  心怀人民的仁爱颂歌——

  “不仅治疗身体的病痛,也要关注心灵的创伤”

  四医大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慕名找到著名专家郭树忠。看着耳廓畸形的孩子和愁眉不展的母亲,郭树忠一边仔细检查,一边和孩子母亲拉起了家常。“这病不怕,能治!当然了,也有影响——孩子以后有三种职业不能做:乐队指挥、航天员、侦察兵。”母亲被逗乐了,紧绷的面容顿时放松下来。

  “手术再多,也不能把病人看成机器。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治疗病人身体的病痛,也要关注他心灵的创伤。”郭树忠说。

  同一时刻,同家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窦科峰也在忙碌。“肝胆相照”是他倡导的文化理念,也是他和病人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四医大,活跃着一批这样深受病患好评的专家。他们曾是四医大汲汲求索的学员,今天服务病人、教授后学,把“效国效民”的理念拓印在一代代学员心里——

  每次查房,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汪良能教授都是嘘寒问暖,细致入微。一次,他看到病床下有个满了的尿壶,便拿去卫生间倒了,自然得如同对待家人。

  面对病人执意要送的土特产,骨肿瘤专家范清宇只好把高于市场价格的钱塞给病人,然后把特产分给医护人员。有人开玩笑:你这是“倒送红包”啊!

  颌面部肿瘤治疗专家雷德林,近30年行医生涯中成功完成手术上千例,以个人身份资助上百位贫寒患者,款项超过10万元……

  日常工作兢兢业业,灾难来袭时,四医大人更是冲锋在前,为人们带去生的希望。

  “求求你大夫,我不能没有手啊,娃娃还小,需要我照顾!”汶川地震后,骨科专家郭征随四医大医疗队救援时,收治了34岁的重伤员马银芳。按常规,马银芳的前臂必须截肢,但面对她的哀求,经过仔细诊断,郭征决定:尽最大可能保肢!于是,野战医院里,清创、接骨、缝合……漫长而艰难的手术展开了。最终,马银芳的手保住了,但很少有人知道,郭征的手在事前抢救中被严重划伤,随时都有感染气性坏疽和炭疽的危险,骶髂关节也是疼痛难忍,只能靠腰围支撑勉强站立。

  翻开戴旭光追忆汶川救援的《前指政委日记》,感人故事不胜枚举:有人三天三夜没合眼,晕倒在手术台上;有人打着“封闭”拄着拐,带伤为群众医治……靠着忘我奋战,四医大医疗队救治伤员7364名,开展手术2196例,创造了“敬礼娃娃”郎铮等一个个生命奇迹。

  在抗击非典前线,在玉树、芦山、定西等地震灾区,总有四医大人用爱构筑的生命屏障;在西京医院“健康列车”“微笑行动”,唐都医院“为民服务周”“病友互助会”,口腔医院“口腔健康戈壁行”“百团牙病防治”等活动中,总有“胸怀人民”的理想信念在闪亮。

  精益求精的回春妙手——

  “医生在病人面前没有轻易拒绝的权利”

  抱着儿子,陕西妇女王娜脸上满是喜悦。孩子是2013年5月16日出生的,那天,距她在四医大做完最后一次颜面手术,刚好3年。

  作为世界首例“先天性双侧颧骨上颌骨缺失症”患者,“坑面女”王娜从小无法正常饮食说话。2006年,四医大迎难而上,组建了由多位顶尖专家组成的团队,免费为王娜治疗。历经4年7次手术,“坑面女”“长”出了鼻子和颧骨,获得了平常人的幸福生活。

  “王娜的病情世界罕见,我们也担心过失败的后果,但是医生在病人面前没有轻易拒绝的权利。”四医大校长赵铱民对记者说。

  世界首例十指断离再植术,世界第二例、全国首例“换脸术”,世界第二块、中国第一块“人造皮肤”……多年来,四医大开展了80多项首例、首创和唯一的高难度手术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成果奖千余项,连续4年夺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一项项令世人赞叹的医学奇迹背后,是对精湛医术发自内心的追求,是举全校之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努力。

  “一个医生开刀再好,一辈子能做多少手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不只是在手术台,也可以在医学实验室,在世界名医高峰论坛上。”郭树忠深有感触。

  “医生应该给病人这样的信心:熬过明天,也许就有新药物出现,就能治好我的病。因此,在医学界,创新必须成为一种习惯。”常这样说的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始终身体力行,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

  茁壮成长的“希望战队”——

  起飞,带着四医大的光荣传统

  每一位专家教授的率先垂范,每一个“信守生命,承载所托”的感人故事,都激励着年轻人执着前行。今天,越来越多的“两华精神”传人挺身站起。

  在西藏日喀则部队卫生所里,27岁的杨显君忙碌着。5年前,综合排名全系第一的他从四医大军事预防医学系毕业,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扎根基层,梦想的天空更加高远”。

  在单调枯燥的实验室里,吴晓东经常一待就是一天。这位细胞生物学硕士生本科就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之际却选择了基础研究领域。“我愿意做医生们背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推手。”

  ……

  理想信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呵护与支撑。四医大着力改进思想政治课,令育人“主阵地”的吸引力日益强大。

  根据学员成长的阶段性特点安排每一学年的针对性内容,“起步军旅人生、注重完善自我、培养科学精神、牢记军人历史使命、报效伟大祖国”,“升级式日常教育”成效渐显;

  精心编写理论普及读本,《当代西方思潮50问》《与人民军队同成长》等答疑解惑的手边书,引得学员们争相阅读;

  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帮助学员养成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无私奉献的战士情怀、与时俱进的创造活力,以“阳光心态”追求“阳光人生”……

  在春风化雨的育人环境中,几十年来,四医大还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精神财富,聚合了支撑其未来发展的强大力量——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华益慰精神”,躬身搭桥、挺身作梯的“李继硕精神”,生命至上、使命至诚、医术至精、意志至坚的“赴川医疗队精神”……

  一代代师者在这里躬耕,信守人民军医的爱与忠诚,践行“效国效民”的追求;一批批学子从这里开拔,带着四医大的光荣传统,留下“至精至爱”的承诺。四医大人坚信,在信念之光的照耀下,更多大爱故事将在这里诞生,更加精彩人生将从这里起飞!(本报记者 王斯敏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张智军)

  短 评

  立足自身实际 弘扬精神传统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一重要文献来自亿万人民的具体实践,凝聚了最广泛的智慧与共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提供了科学具体的实施指南。

  无论对于一国还是个人,价值观都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没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与支撑,就如同躯体缺失骨骼,灯盏没有火焰。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接地气才能生根。如何将“三个倡导”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其不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第四军医大学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层面的有益启迪,贡献了操作层面的宝贵经验。

  从思想层面来看,作为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凝聚了全社会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包容了方方面面的优良传统与精神传承。无论是底蕴深厚的大学,还是各个省市区、单位,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财富,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沃土,是社会主流价值具体化、生动化、贴近化的有益元素。具体到第四军医大学,“两华精神”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性要求完全契合。在“两华精神”激励下,四医大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方阵”,托举出“至精至爱,效国效民”的核心追求。这是四医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也是激发他们立足岗位、不断提升精神境界的动力源泉。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传统的割裂,不能与实际相背离,只有从实践与传统中汲取营养、不断凝炼,才能成为不可摧折的精神支柱。

  从操作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强调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必须探索有效载体和传播方式,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四医大以富有感召力的“两华精神”为抓手,不断创新实践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引领广大学子,并且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投身社会、服务人民的现实行动中感受崇高、增强使命、涵养价值,从而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喜人效果。

  四医大在教书育人方面结出的硕果,证明了其“德育为先”、把价值观培育视为重中之重的正确性,也足以坚定我们以核心价值引领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只要持之以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携手并肩、阔步前行!(王斯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改进医疗保障服务的新探索

上一篇: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结束访问印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