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萍、李高辉
凌晨2点,紧张地忙碌了4个小时后,使一名急性重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西藏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又暂时恢复了宁静。周高速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医生值班室。这是周高速,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医学博士,作为一名2012年援藏代职医生普通的一次值晚班。
“北总”精神之花在雪域高原绽放
在短短的援藏医疗卫生工作的1年时间里,周高速医生诊治的西藏地区官兵及藏族患者达5000人次以上,其中危重症及复杂疑难杂症达2300人次以上,很多藏族农牧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因西藏牧区的农牧民离拉萨等城市远、流动性大,就医困难,那里的牧区医疗条件与内地城市比较,难以想象的落后。西藏军区总医院每年多次组织医疗队到那曲、日喀则、山南、拉萨周边等地区为农牧民义诊。在一次义诊时,周高速博士认识了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吉定乡央金大妈。当时央金大妈出现了黄疸、腹胀、恶心、呕吐,腹部还长了一个包块,病痛折磨得央金大妈已经20多天不能吃饭了,只能靠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维持生命。周高速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后,诊断央金大妈是患有肝包虫病合并腹腔积液。周高速征求医疗队长同意后,让央金大妈随医疗队返回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周高速多次与相关科室主任联合会诊,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3个星期后,央金大妈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基本治愈。临出院时,周高速给央金大妈带齐足够的药物,并嘱托注意事项及服药方法。央金大妈激动地流下眼泪说:“解放军医生是咱农牧民的救命恩人。”出院后,央金大妈的病情一直让周高速放心不下。两个月后,周高速特意去了央金大妈的家。让周高速医生高兴的是,央金大妈基本康复。见到周高速医生,央金大妈捧出了酥油茶,说,现在自己又能喝香甜的酥油茶了,所以一定也要请他喝她亲手做的酥油茶。
次仁大叔是那曲地区的一个农牧民,3年前他出现严重的咳嗽、气短、胸闷等,有时还会咯血,他看了很多次病,吃了很多药,却总是止不住咳嗽,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家里钱也快花光了。周高速为他检查完身体后,又请医疗队为他拍了胸部X线片。通过观察X线片,周高速确定次仁大叔患了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这型肺结核不仅难以治愈,而且有传染性,会传染给与他密切接触的人。周高速给次仁大叔详细讲明了病情,并告诉他现在国家免费为肺结核病人治病,完全不用担心没有钱治不了病。次仁大叔半信半疑地随医疗队来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住进了感染科。周高速博士知道,肺结核病人药物治疗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营养问题,只有营养好了,病人的免疫力增强了,这种病才可能治愈。所以,周高速自费买了奶粉、蛋白质粉、水果给次仁大叔送去,告诉他要安心养病,而且他的病是一定能治疗好的。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的次仁大叔出院了,他激动地拉住周高速的手,不停地说:“金珠玛米的医术高,医德更高。”
周高速博士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工作多年,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实战经验,指导西藏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40次以上,并规范了急救技术操作流程。除参与和指导急诊科危重症救治外,西藏军区总医院其他科室每当遇到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时,也经常请他会诊。周高速则不管时间多晚,身体多么劳累,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会诊科室,为抢救病人提出自己的专业建议和合理的诊疗方案。就在2012年4月16日,周高速参加了西藏军区总医院为一名疑难危重患者组织的多科室主任联合大会诊,44岁的西藏堆龙德庆县农牧民女性患者,出现进行性腹胀、腹痛加重、呕吐等,已经连续3天滴水未进,伴有腹腔感染,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并发症。消化科由于一直未能明确诊断,病人病情持续恶化。周高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查体、仔细查阅及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给出了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周高速博士的意见得到大家一致认可、赞同,治疗方案经过调整后,该患者病情很快好转。一名藏北草原牧区农民的女孩,才14岁,不明原因出现全身散在出血点、血尿、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3天未见好转,与其同时发病的弟弟已于次日死亡。转入西藏军区总医院消化科住院后,继续治疗两天仍未见好转,遂请周高速会诊。由于西藏地区目前尚未开展毒物检测项目,周高速博士根据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果断地认为是一种杀鼠剂(溴敌隆)中毒,建议立即调整治疗方案,采用维生素K1、大量维生素C、激素、预防感染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随后患者病情趋向好转,一周后康复出院。临出院时,患者的父亲激动地握着周高速博士的手,热泪盈眶地连呼“恩人”。
既救治病人又传授医术
西藏地处高原地带、交通不便,医生们的学术交流少,医学知识更新较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周高速利用一切机会、想方设法给当地医护人员传授知识。
周高速博士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急危重症诊治的教学幻灯片,每周四晚上为医院的医护人员讲解“高血压急症时血压控制的合理性和防治并发症的风险”、“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2010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等最新医学知识和指南。渐渐地,其他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也纷纷自愿到场听课,可喜的是听课者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并且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不断实践,危重症救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此项专业课程的开展受到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的好评。2012年7月12日,周高速利用多媒体形式给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学术讲座,内容是医疗风险的控制与医疗事故的防范。对近几年的医闹、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进行系统全面分析,提出了如何规避医疗风险和防范医疗事故。医务部领导和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普遍反响强烈,获得全院上下一致好评。自医院建院以来,迄今还没有进行医疗纠纷方面的讲座,所以认为这是一堂及时的课程,不断认清当前医疗纠纷的形式,也为下一步临床工作中避免医疗风险,更好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努力提高医院自身的临床诊治水平,打下了基础。
夏季的西藏常常下雨,一场雨后,高原上生长着大量的蘑菇。很多藏族农牧民习惯自采蘑菇食用,每年夏季都发生毒蘑菇中毒死人的事。周高速博士在这个夏季多次参与抢救和指导急性毒蘑菇中毒患者,通过规范化和综合治疗,打破了西藏军区总医院还没有成功救治毒蘑菇中毒的先例。藏族同胞胆结石发生率高,且农牧民喜好饮酒,重症胰腺炎发生率非常高,在周高速的指导下,该院的重症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及治愈率也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周高速博士还利用会诊时间给科室医生讲解“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综合治疗和特殊治疗。西藏军区总医院目前尚没有专门的重症医学科,短短1年时间里,周高速已记不清多少次参与危重症、复杂疑难病的会诊了!他精湛的医术得到了患者的赞扬,也得到了医院领导、同事的认可,同时该院的危重症救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记得扎根西藏36载的西藏军区总医院李素芝院长每年对援藏代职的军队卫生干部说过的一句话:“军人为祖国活,医生为病人活。我作为军医,没有犹豫的余地。这里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虽然比不上大都市,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选择,同样也是你们援藏代职干部的选择。能有这样的边疆严寒缺氧地区代职经历,相信你们一定不虚此行,期待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西藏地域辽阔,交通十分不利,边防官兵看病难、出行难、得到合理化治疗机会难一直来是“十分头痛”的问题,西藏的军人,很多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们大多独自一人在高原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才华。高原生活时间久后对人体会有不小的损伤,且不说高原缺氧对大脑、心脏等多个脏器的影响,同时高原紫外线照射强烈等原因,脱发、头发稀疏、白内障等现象和疾病非常普遍。但这里的军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工作中,他们乐观、充实、坚强!是一种精神支撑着每一名驻藏官兵!受到这种精神的鼓舞,周高速博士,更是珍惜难得机会,用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服务着这里的驻藏官兵,经常主动要求随西藏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去边防一线官兵驻地巡诊,给驻藏官兵送医送药,解除他们的病痛,以更饱满的心态、健康的身体状况卫戍边疆。身为一名军人、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里有千年的冰雪和可敬可爱的边防战士,是高原的精神感染了我们这一代,鼓舞了我们! 驻藏官兵来急诊科就诊时,周高速博士总是很热情的接待,认真缜密地诊疗每一位军队伤病员,由于他们初到西藏军区总医院看病,很多辅诊科室不熟悉,周高速经常主动陪同伤病员到相应科室检诊,同时以最快速度联系相关临床科室安排住院治疗,减少延误治疗,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诊治方案。周高速博士,时刻铭记,姓“军”为“兵”的服务理念,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华益慰和胥少汀两位老前辈为兵服务的精神感染着他。由于工作劳累,饮食不习惯,加上高原温差大,身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周高速患上了多发胆囊结石,腹痛、纳差时常发生。但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带病坚持工作,坚持为西藏军民服好务。
北京和西藏在物质、文化和生活上有着巨大的反差,有人担心在北京生活近20年的周高速无法适应西藏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周高速总是说:“那些长年坚守在西藏的医护人员,就像雪莲花一样坚强、高尚和纯洁,我不仅要向他们学习,还要把我们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华益慰精神带到西藏,让华益慰精神在高原生根开花”。周高速牢牢记住了北京军区总医院首长对他的谆谆叮嘱:作为一名医学博士,赴边远艰苦基层代职是一件光荣又艰苦的工作,对于人生有这样一段经历,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相信你一定不辱使命,发扬北总精神,圆满完成医院党委交给你们的任务,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好“传帮带”工作,为西藏广大官兵和藏族同胞播散健康的绿茵。
西藏军区总医院急诊科缺的不仅是硬件设备(如没有配备像样的呼吸机),还有技术力量,每次抢救呼吸困难危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还得去呼吸科(笔者注:西藏地区也称高山病科)和胸心外科借来呼吸机,以维持有效的机械通气。周高速就经常利用这个机会给科室医护人员讲解呼吸机的操作知识、使用技巧,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来到高原代职工作后周高速却已亲身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说:“虽然代职的时间有限,但我一定会克服高原缺氧的困难和不适应,尽最大的努力,为边防一线官兵和藏族同胞提供尽可能多的医疗卫生服务”。1年来,周高速把代职当任职,把西藏军区总医院当作躬身实践的平台,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努力服务西藏军民,他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得不割舍的亲情
2012年对周高速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的妻子怀孕,孩子5月份出生,这一年也是他的妻子和孩子最需要他在身边陪伴,这是作为丈夫和父亲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周围的很多同事和朋友很不理解地指责周高速:在你妻子和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身边,你不是一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呀!而周高速却一笑了之,毅然投身到支援西藏的卫生事业建设中,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绝无怨言。
在周高速来赴西藏代职之际,他的妻子已经怀胎九月,即将临盆。临走之时,妻子拉住他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虽然妻子什么也没说,但周高速明白她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个时候,她是多么希望周高速能陪伴在她身边啊。刚到西藏时,这种思念之情常常折磨着他,使他深夜无法入睡。
一次周高速抢救病人后,由于缺氧导致体力消耗很大,他一头倒在值班室的床上,用指脉氧饱和度仪测了一下自己的氧饱和度,只有65%,而在内地平原上正常人是98%以上。吸了半小时氧气后,头痛、胸闷等得到缓解,这时他才注意到手机的短信提醒音一直在嘟嘟作响。打开短信一看,是妻子关心的问候:“老公,你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我和孩子为你自豪,我们在北京时刻思念你,很担心你的身体是否能坚持。”此刻,周高速心里交织温暖与惭愧!还记得当初到达西藏后的两个月内,妻子临产。但接到医院命令后,他毅然打起背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踏上了远赴西藏的代职征程,他没能在妻子最需要丈夫的时候陪伴在她身边!然而,两个月来,善解人意的妻子却每每牵挂于他!尤其是看着儿子刚满月的照片,心中总会涌起难以抑制的思念!也就是在这一年,周高速的70岁老母亲因为行走困难、疼痛难忍等严重的椎间盘脱出,在当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此时由于需要到西藏代职工作,作为医生的周高速不能亲临陪护母亲床旁,起初遭到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和冷眼。而这一切困难,周高速并没有向组织上反映,默默的忍受着。手术前母亲时常电话里安慰自己的儿子:支援边疆的代职工作是大事,也是重任,自己手术的事比起来小得多,你就安心工作吧,注意身体。也因为这件事,周高速在西藏期间时时牵挂着母亲的身体和康复。然而,周高速很清楚,作为一名军人,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正如临行前北京军区总医院政治部韩耀诚主任的嘱托:“你一定要牢记使命,发扬北总‘华益慰精神’,时刻不要忘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西藏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解除病患”。在急诊科每天都能见到急性高原反应的游客,特别是从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送来的危重症患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周高速深深地体会到:在抢救生命面前,自己的痛苦是渺小的,再大的痛也要坚持在抢救一线上。
作为西藏曾经唯一的“三甲”医院,西藏军区总院的医疗水平代表了西藏最高水平,医院的医务人员一直以来被西藏人民誉为“雪域天使”。在急诊科经常接诊藏族同胞患者,他们中很多听不懂普通话,语言的沟通往往是最大的障碍,起初抵达西藏后就得请藏语翻译帮忙。为了减少医患交流的这种障碍和不便。周高速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学习藏语,并逐步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习俗。时常将诊治过程中的一些常用藏语音译成汉字形式记录在小笔记本上,反复背诵。而且每晚入睡前,都会将这些音译短语至少复习一遍。慢慢的都能熟练地说出不少藏语,背下这些藏语以便与藏族同胞问诊时就能更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方便语言交流,减少语言障碍和民族矛盾,藏族患者也得到尽快诊治,这样以来,深受藏族同胞的赞许和爱戴。
是啊,纵然苍天会老、山河会变,有一种精神却如同金子,虽久历风雨依然闪闪发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代军人,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用青春在雪域之巅抒写着火热的人生!用掌握的医疗知识和卫生技能服务着这里的驻藏官兵和藏族同胞。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不断更新的业务知识指导、传授给当地的医务工作者,真正做好“传帮带”,协助提高代职单位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老西藏”精神薪火相传,“华益慰”精神薪火相传,仁术丹心,在青藏高原闪闪发光。雪域高原,填充了当代军人心的世界。作为军队卫生援藏干部,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不负重托,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沿承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使西藏的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