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高宏凯 手术降糖“追梦人”

2018-12-14 09:53:44浏览:5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2005年,怀揣军医的梦想,高宏凯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毕业来到武警总医院普外科。这个朴实的东北小伙子只有一个念头:作为出生

      2005年,怀揣军医的梦想,高宏凯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毕业来到武警总医院普外科。这个朴实的东北小伙子只有一个念头:作为出生在大庆油田的后代,继承好铁人精神,当一名最优秀的外科医生。

     到科室工作不久,高宏凯接到第一个工作任务:寻找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当时,治疗糖尿病的胃转流手术已经在美国及欧洲广泛开展,而在国内,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是什么。在业界有一种说法:谁能探寻到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谁就有可能开启糖尿病治疗的一扇新门。为了拿到开启这扇新门的金钥匙,高宏凯不提任何条件,没有任何要求,决心不惜代价寻求答案。他自费买来小白鼠,不分昼夜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微循环与消化外科研究室,学习胰腺内分泌功能实验技术及糖尿病动物模型技术,有时忙得忘记了休息,有时忙得忘记了吃饭。当时高宏凯全家收入不足两千元,为了节省租房子的开支,他选择住过刚刚死人的房间;为了解决手术后糖尿病鼠的存活难题,他省下自己的饭钱,给小白鼠买奶粉、买核桃粉,亲自给小鼠设计饲料配方,攻克了术后小鼠因营养缺乏原因而死亡问题。高宏凯的女儿曾经很抱怨爸爸只喜欢白鼠,因为白鼠吃的比她好。

     就是这样不分昼夜的钻研探索,高宏凯一步步走进了手术解决糖尿病之门。2006年,高宏凯在国内最早建立起胃转流手术模型,填补了我国胃转流手术模型的空白;200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会议,高宏凯作了大会专题报告,会议专访文章刊登于《国际糖尿病·每日新闻》栏目;2008年,他发现了手术的消化道效应区域和术后胰岛增生修复证据;2009年,他自主研发出适合中国人群的胃转流手术术式; 2010年,高宏凯在我国最早开展了使用圆形吻合器行腹腔镜下胃转流微创手术,相关文章发表于《中华腔镜外科杂志》,同年开展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到目前,高宏凯保持着累计手术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糖尿病治愈率最高的记录,累计实施微创手术300余例,平均每年实施腹腔镜胃转流手术近200例,已建立350例、随访3年以上的完整病人档案库和血液标本库。

     进糖尿病这个门不容易,在糖尿病外科领域站住脚更难。取得成绩的高宏凯始终觉得: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真的没那么简单。外科手术更像一种艺术、一种表演,手术刀好比琴弓,轻轻走动的手术刀能舞出精彩,也能舞出失败。为了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走扎实,这些年,高宏凯几乎抛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全部投入到糖尿病探索治疗上,每天的生活就是和病人相伴,研究每一个病人的病情,探索每个病例的特点,随访每一位患者的术后效果。虽然,始终埋头学术无心插柳,却不期然得到许多收获。

     随着自己学术成果和影响力的一步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成绩纷至沓来。2009年,高宏凯应邀访问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并亲自演示GK大鼠胃转流手术,受到称赞和认可,启动了武警总院与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2011年,在迪拜召开的国际糖尿病联盟学术会议上,高宏凯作为唯一来自中国外科医生,应邀在大会发言;2012年,美国召开糖尿病学会,邀请高宏凯大会交流;2013年,在国际糖尿病联盟举办的全球最高层次的代谢疾病学术会议上,高宏凯作为中国唯一来宾,在代谢外科专场做了大会报告,其成果得到大会主席、世界著名代谢外科专家的充分肯定:“这是来自中国最好的临床长期随访研究之一,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翻开高宏凯的随访日记,当一封封感谢信呈现在高宏凯面前的时候,这个出生于黑龙江大庆油田的汉子,总是充满着干劲。高宏凯说,自己的父母是大庆油田会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没能按父母希望子承父业,但成为了外科医生,能让更多的患者摆脱糖尿病的痛苦,将是自己追求一生的梦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武警总医院鼻内镜颅底手术取得新进展

上一篇:

抢救“蜂窝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