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沈阳军区总医院召开“为兵服务之星”颁奖大会,记者赶去采访。
首先登台领奖的是消化内科医生赵军。他坦言,以前一忙起来,自己总觉得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他询问病情有时就没了耐心。
去年,医院安排他去某团当兵锻炼。一天,一个战士去卫生队看病回来,班长问他得了啥病。他却说:“不知道!医生问了两句就直接开了方子,我想问问是啥病,可医生说‘别磨叽,下一个’,吓得我没敢吱声就回来了……”那晚,全班战士七嘴八舌“声讨”那个医生。
“虽然批评的不是我,可我当时就羞愧得满脸通红,一宿都没睡好觉。”那次当兵,让赵军认识到:对战士没感情,为兵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对此,同登领奖台的心外科医生吴海涛深有同感。吴海涛是前年从地方某医科大学毕业的博士,医术精湛,工作敬业,可一年下来,不少前来就医的战士竟然对他的服务态度颇有微词。
去年7月,他到某偏远海岛下连当兵,一路坐火车、乘汽车、换轮船,奔波一天一夜才登上某海岛。没想到,战士们告诉他,下不去岛才是最难受的。岛上只有一家乡镇卫生所,一次战士小张患带状疱疹,团队特批他下岛看病。可那段时间海上风浪大,船只无法出航,小张一个星期都没能下岛。
“战士去趟医院太不容易了!”耳闻目睹这些事,吴海涛特别动情。当兵归来,吴海涛像换了个人,给基层官兵看病格外上心。战士小李得了严重的皮肤病,连同屋的住院病人都躲着他,可吴海涛坚持亲手帮他换药。如今,出院一年多了,小李还时不时给他打电话呢。
“提高为兵服务质量,增进医护人员对战士的感情是关键。”该院政委杨光辉告诉记者,针对九成医护人员直接从“校门”到“院门”、许多医疗骨干长期脱离基层生活的实际,去年以来,该院持续开展“下连队当兵、下边防巡诊、下部队代职”活动,轮流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基层、走近官兵。此举拉近了双方心灵上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医护人员为兵服务意识,该院也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
下连当兵,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返回途中,记者不禁感叹:真没想到,破解老大难问题的办法竟然这么简单。“别看简单,却抓住了根本。”同行的沈阳军区宣传部领导同样感慨万千:作风的根子在感情。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得对群众有感情,对基层官兵的感情有多深厚,解决问题的决心就有多坚定!
(中国军网据解放军报沈阳8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