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宣传科 作者:张静
今年“六一”儿童节,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东星收到西藏儿童卓马措的短信:“亲爱的医生爸爸,我被选拔到区重点中学参加文艺汇演。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尽情地唱歌跳舞,我真的好开心!我想你一定也为我感到高兴!” 卓马措是马东星成功医治的数千名先心病患儿之一,也是由他捐资助学的贫困家庭孩子。
自我院与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开展扶贫救心活动以来,马东星与他的团队一起,成功地为两千多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实施了心脏介入治疗。
云南滕冲12 岁的女孩赵明磊,生下来就带着一颗“受伤”的心,而且属于特殊性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囊袋迂曲,病情不同于一般先心病患儿。马东星反复分析检查报告,发现由于粘连严重,且距离主动脉瓣较近,一般的心脏介入治疗并不适合这个孩子。如果进行外科开胸手术,势必留下一道难看的伤疤。
这种病情可以采用超细PTCA导丝作为引导,通过调整导管,同时对室间隔缺损和其他心脏畸形进行合并治疗。但难度高、风险大,特别是用在孩子身上几乎没有先例。为了孩子的将来,马东星决定迎难而上。手术室里,马东星专注地盯着显示屏,在X 射线引导下,采用超细的PTCA 导丝作为引导,把封堵伞从股动脉处准确送到未闭的室间隔缺损处,固定导管,建立轨道,一次性将心脏缺口封堵。手术成功了,孩子紧绷的小脸流下了幸福的泪花,轻轻地道了声“谢谢”。从此,赵明磊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了,马东星心里暖暖的。
高超的技术源自一点一滴地积累。心内科手术多,医疗任务繁重。马东星每天都是很早来到科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做完手术写完病历常常已经夜幕深深。但马东星一有时间,就会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琢磨,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思考。做心脏介入手术要身穿近10 公斤重的防辐射铅服,连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手术结束往往浑身都湿透。面对超时长的手术,超剂量的辐射,马东星无怨无悔,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医学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
如今,马东星对冠心病、高血压、先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多次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他用一名军医的强烈责任感和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为先心病患儿们撑起了一片崭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