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玉树地震区域属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自然疫源地,在抗震救灾中这一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鼠疫是一种古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以鼠(獭)-蚤-鼠(獭)的形式往复循环。当人类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进行各项活动时,很容易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而引起腺鼠疫。此外,主动捕猎、剥食染疫的旱獭和藏系绵羊也可能导致直接的感染。
喜马拉雅旱獭广泛栖息于青藏高原的各类草甸、草原,在海拔2700~5450米之间均可见其活动。每年4月中下旬,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旱獭开始冬眠后的出蛰。初出蛰的旱獭体质比较弱,容易受到鼠疫感染。而如果它们在去年入蛰前就已经感染,此时正是发病季节。因此,在这期间进行野外作业活动时,应避免在旱獭洞附近坐、卧、休息等,宿营时在帐篷及铺位周围喷洒杀虫剂,以避免跳蚤或吸血类昆虫叮咬;不要去捕捉旱獭,更不要去捕猎和剥食那些因可能患病而行动缓慢,很容易捕获的各种动物。在发生自然灾害时,由于旱獭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突然改变,是否会造成旱獭提前出蛰或出现异常的活动迹象,是目前需要特别注意观察的。如果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造成旱獭种群的局部迁移,使各种群之间增加了频繁接触的机会,就容易发生动物鼠疫的流行。
鼠疫患者发病的早期常有淋巴结肿大,是患鼠疫较为典型的症状。肿大淋巴结的部位与感染方式有关,下肢被跳蚤叮咬常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通过手的接触感染则发生在肘和腋下淋巴结,而因食入污染的肉类则引起颈部和颌下淋巴结肿大。鼠疫淋巴结有4个特征:大、硬、痛、不活动。如果一名病程进展很快的高热患者,有一个比鸽蛋还大并伴有疼痛的淋巴结,发病前到过鼠疫流行地区,就应考虑是否患了鼠疫。如果患了鼠疫而未能及时诊疗,则很快会转变为肺鼠疫,并随之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这是最危险的。
发现鼠疫患者后最重要的是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不要随意将鼠疫患者送入医院,而应尽快就地、就近隔离治疗,并立即采取措施,尽可能防止患者与其他人员之间相互接触。已经接触患者的人员,应该预防性服用磺胺等抗菌药物;对肺鼠疫病人的接触者,最好像治疗鼠疫患者一样,肌肉注射链霉素。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只要能够及时诊断并治疗,鼠疫病人就可以得到妥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