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你怎么对孩子,孩子就怎么对这个世界

2018-12-16 10:09:09浏览:15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我听不少父母这么说:跟孩子说那么多没用,没有一顿打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那就是两顿。曾有记者做过街头随机采访,问他们你打过

我听不少父母这么说:

跟孩子说那么多没用,没有一顿打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那就是两顿。

曾有记者做过街头随机采访,问他们你打过孩子吗?,有90%都回答曾经打过,其中家有男孩的家长有打孩子经历的几乎是100%。而且,这些打孩子的父母,都美其名曰:爱孩子”“为了孩子

当然,有越来越多的父母,似乎也清楚打孩子不好。但是他们往往很无奈地说:

我为TA操碎了心啊!这孩子真是叫人又生气又没有办法!事后其实心里很内疚。

我的确见过有父母平时挺和善的。但打孩子的时候,却像是着了魔。旁人劝不动。孩子的哭喊求饶也无法让他们停下来。 

用有些人的话,那叫打顺了手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叫暴力的代际传承。

习惯打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往往曾经是挨过很多打的孩子。

孩子会向暴力的父母认同,于是也学会了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也只学会了这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些校园霸凌、以暴力欺负他人、惹是生非的问题少年,往往就是在暴力家庭长大的孩子。只有欺负弱小的那一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强大,才能够短暂地摆脱被父母暴打的恐惧、愤怒和屈辱。

当然,也会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挨打成习惯了孩子,他们习惯了被打。温柔的对待反而会让他们退却,因为他们不熟悉那种感觉,无法预知会发生什么。他们宁愿待在糟糕的状态里不肯出来,只因为觉得熟悉而安全。

我就见过一个姑娘,她有一个暴力的父亲。待她长大后,又找了有家暴倾向的丈夫。 

对很多父母而言,也许要思考的,不是要不要打孩子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不打孩子的问题。

改变当然是不容易的。

收集到一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不能够让我们真的发生转变。就像备好了再高级的厨房和厨具,也无法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厨。

唯有多下厨,多实践。

唯有把你得到的这些育儿知识和育儿理论,带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慢慢变得更加有觉察。 譬如:

1、我们需要承认,做父母也有无力的时候。

当我们忍无可忍,只得对孩子暴力相向的时候,其实内在住着一个虚弱的人。这个人在打孩子的那一刻,脑袋里非常贫乏,他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去跟孩子沟通,不得已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手段,企图用这样虚张声势的方式,去努力撑起一个大人的权威感。

你其实可以不用如此费力强撑的。

能够接纳自己的弱小、无知、无力感,才能真正让一个父母变得更有力量。否则,永远只能在这样粗暴的单一教养法里轮回,最后再自食苦果。

2、以爱和管教孩子的名义打孩子的父母,情感上是高度隔离的。正所谓,满口说爱,却满目狰狞。

借助打孩子,他们回避掉了自己曾经被打的痛苦、恐惧、愤怒和屈辱,同样也回避掉了自己面对孩子时候的无力无助。

从这点讲,是孩子用幼小的身体,在承载了一个大人的沉甸甸的痛楚。

可是,你,真的舍得让孩子如此无辜地受苦吗?

3、试试摁暂停键。在暴怒的情绪停一停。跟自己的情绪待一会儿。整理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整理情绪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内存整理和扩容的过程。整理好自己,父母才有心理空间去容纳孩子,真正做到高质量陪伴孩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这也是为何,很多孩子越是挨打,越是在问题的成长道路上,越滑越远。

那么,放弃打孩子以后,父母还能做什么?

其实,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不同年龄可以采取不同的适宜方法,如角色扮演,榜样的作用等,以引导为主,虽然收效慢,但对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形成是很有利的。

以下方法,也可以有效维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使他们受辱,且又有效。

1、平日里定期沟通,多倾听孩子,多尊重孩子的想法。未曾被父母尊重和看见的小孩,会更频繁地使用问题行为吸引父母关注。父母再以暴力管制的话,只会让亲子关系沦入恶性循环。而被父母尊重和看见的小孩,体内天然就有向上的动力。这就从源头避免了粗暴管教的必要。

2、当孩子犯错,让他承受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这样做,实际上比直接暴打一顿更有帮助。这跟我们大人的经历是相似的。我们会从自己的错误造成的后果中吸取教训,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大人要以适当的方式鼓励孩子,好让他们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

自然合理的后果是教育孩子的强大武器,能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验生活。我们采取这种方式时,孩子既不会失去对我们的尊重,也不会失去自尊。

3、鼓励是很有效的;不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鼓励都会产生积极的结果。所以,请一定多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永远对自己的孩子怀抱信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生活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

上一篇:

内心强大者的10个特征,你都具备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