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真的不擅长与人交往,有时候比较正常,有时候会焦虑,有时候会害怕,会尴尬,怎么办?”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人是孤岛,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与或近或远的人交往,与他人产生或亲或疏的联结。因此,人际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发现自己不擅长人际交往,每当不得不与人交往时,内心会感到一种抵触甚至排斥,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这种焦虑的情绪得到强化。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感到社交焦虑?
内向的人
心理学家荣格说:“人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的人可以从独自的思考得到能量。” 内向的人喜欢安静的思考事情,喜欢探知内心的世界,而与人打交道会干扰他们的思考,因而是一件消耗精力的事情。
因为交往的意愿不强,因而在不得不参与的社交活动中,他们常常会感到不适应。而人际交往技巧的不足,也很容易让自己处于一种尴尬和不舒服的状态,这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感。
内向的人在参加人际交往的活动后,常常会觉得很疲惫,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为免受被拒绝和忽视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先远离。我还是不擅长与人交往的,最终最能慰藉灵魂的还是书籍和音乐。”
害羞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害羞和内向划等号,认为这两种情况是一回事,其实,害羞和内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简单的来说,内向的人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害羞的人是想和别人接触、交流,但又担心别人会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在心理学家林恩·亨德森看来,害羞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经常会被一种恐惧感所充斥。他们担心自己表现的不好,害怕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一方面会影响他们在社交中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为自己的这种不足感到自责甚至羞耻。
于是,害羞的人很容易掉进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因担心害怕而表现不当,于是自责并感到羞耻,然后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更加的担心和害怕。这样的循环产生的叠加效应,不仅会让他们感到社交焦虑,严重的还会形成社交恐惧症。社交技能不足的人
“社交技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个体,就像刚踏上异乡土地的旅人。他们不懂当地的语言,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
除了性格等刚才提到的因素,人们的社交焦虑往往还来自社交尴尬和与人交往时技能的不足。他们不知道在一些情境中如何行事和表现,不知道该说什么样的话,也不清楚该用什么样的非语言行为才是合适的。
当一个人总是在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时,感觉到焦虑就不可避免了。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会简单的选择回避,减少与人交往的机会,选择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但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没有人可以是孤独,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与人交往都是无法回避的事情。
那么,对于不擅长与人交往的人来说,该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试着去观察别人
人之所以不想与别人交往,往往是对别人的看法出现了偏差,把别人当成了一个个无法理解的障碍,然后封闭自己的心,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和情绪感受里矛盾和纠结。
所以不妨试着去观察周围的人,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追求和烦恼,他们的性格和特点又是什么样的。只有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兴趣的时候,才会触发想去了解和交往的动力,有动力了不管是提升自我也好,还是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也好,才会变的可能。
给自己设定一些“较外向但又不带来太大压力”的目标
例如,要求自己开会时发言,或一个月主动参加一次公共活动等等。这些目标最好是具体并且可衡量的,以督促自己执行。人有时会怕丢面子所以放不开,或者有太重的防备心理,这就需要多练习,每天做一件想做但是又有一点不敢做的事情,让改变缓慢的发生,效果会更好一些。
建立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假如你不是一个擅长与人交往的人,那就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社交标准。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焦虑,并为自己的表现而自责,往往是习惯性的把自己的表现和那些擅长交际的人做比较,认为只有像他们那样,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够谈笑风生才算合格。
其实,真正的社交达人也只是少数,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但也只是众多能力中的一种而已。我们需要的,是在自己真正擅长的地方做到最好,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和价值,而在不擅长的地方,做到不失礼即可。
假如你不擅长语言表达,可以允许自己说的不好,但与此同时也可以向别人展现你真诚的特质。即便你在人际处理上可能有许多缺点,但只要人们发现你是真诚的,是值得信赖的,他们同样会给予你真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