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你有“信息污染综合征”吗?

2018-12-16 11:04:08浏览:83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现在,人们每天收到的新闻、观点、调查、预言、传言等信息越来越多,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大脑往往来不及消化理解,许多就会变

       现在,人们每天收到的新闻、观点、调查、预言、传言等信息越来越多,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大脑往往来不及消化理解,许多就会变成信息垃圾,严重干扰人们的判断能力,给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这就是被现代医学所称的“信息污染综合征”的表现。

 “正如肠胃接受不了暴饮暴食一样,人的大脑也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装得下去的仓库,人的大脑负担和心理负担能力都是有限的。”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小乔谈到“信息污染综合征”时这样认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有26.2小时,相当于平均每天3.7小时。以每天8小时睡眠为例,中国网民清醒的时候有近1/4时间是在上网。其中,最活跃的是1981至2000年出生的千禧一代,也就是16~25岁的年轻人群。根据日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的报告称,他们每天要花7个多小时的时间上网,甚至超过了睡眠时间。

  国外一位现代病研究专家曾做过一次试验,让接受试验的人每天看几千张不同的照片,没过几天,这些受试者都患上了偏头痛。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能力是异常惊人的,在1/10秒时间里,大脑可接受1000个信息单元,由于有些人不善于分析处理信息,在短时间里接受大量信息后,大脑受繁杂的信息干扰来不及吸收,使人的大脑皮层信息输入输出失衡,出现头昏脑胀、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临床表现,严重的可导致紧张性休克。

  日本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的心理状态里,存在着“不知者强”,“老成者弱”的现象。即当人们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使目的以外的多余因素闯进自己的内心,反而会使自己的实力发挥受到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戴一块表的人知道时间,戴两块表的人反而不敢确定当前的钟点了。

  那么,如何防止“信息污染综合征”呢?张小乔教授认为,中国有句古话叫“记事者必择其要”,人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如果不加选择地全部接收,就会使心理增加负荷,同时使注意力受影响,当信息过多时,就会使感官增加负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不准、大脑混乱、心理疲劳等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平时在接受信息时要加以分辨和选择,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去接受。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杜惠平也认为,人们平时接受的信息非常杂乱,每个人都应该善于判断和选择,此外,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增强接受大量信息的能力,另外对自己的能力要实事求是地去分析,目标不要定得太高,保持平和的心态。有些事情你不必问,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有些事情你问了也不了解等于白问。因此只需要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想要的信息就可以了。对于老年人则应该承认自然规律使人在年龄较大时出现记忆力衰退等现象,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同时她认为人们在工作时要做到有张有弛,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相关链接:获取信息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

  浙江省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余慧华解释,长时间上网,头部不由自主地前伸、含胸,会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反弓,使颈椎问题不断年轻化,十几岁的青少年颈椎变直已经不算罕见。

  单手操作手机的习惯还会加重肩、颈、臂的劳损程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彭玉清介绍,以前颈椎失去生理曲度以及骨质增生,至少都是40岁以上的人群才会出现的疾病,但是现在有些患者十几岁就出现这样的症状,很多都是由于长时间上网造成的。

  此外,长时间紧盯屏幕会使眼睛干涩,刺激周围血管痉挛,出现头晕、胀痛等症状。而且久坐在电脑前,气血运行不畅会造成疲劳、失眠等问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关于氟化物,你知道多少?

上一篇:

城市光污染:繁华背后几多忧 治理依旧困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