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俗称“乙肝”。而一般意义上的“乙肝患者”指乙肝病毒的感染者。
我国是乙肝大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乙肝感染者人数已经超过9000万,占全国人口的7%。
相对于其他常见病,大家对“乙肝”仍然不太了解,“大三阳”“小三阳”“转阴”等等字眼往往让人晕头转向,无法有效区分病情。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下乙肝的“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
从概念上来说,“乙型病毒性肝炎”指的是在乙肝五项检验(也称乙肝"两对半")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
这五项检验指标分别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HBsAg、HBeAg、HBcAb呈阳性称为“大三阳”;
HBsAg、HBeAb、HBcAb呈阳性称为“小三阳”。
而所谓的“转阴”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过长期的规律药物治疗转为阴性,可以认为达到了乙肝的彻底治愈。但是此类患者占比较小,仅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总数的约1%。所以可以认为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乙肝携带者都需要接受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
“大三阳”更严重?
大三阳患者的e抗原呈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可以认为“大三阳”患者的传染性较强,但是也绝不代表“小三阳”患者就不具有传染性。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HBV-DNA的定量测定更能表达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是否活跃,因此乙肝携带者在体检时同时做HBV-DNA的定量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
“小三阳”听起来名字“温顺”,加之传染性不强等因素,很容易被广大感染者忽视。同时我国现有医疗水平与乙肝感染者众多的现状还不匹配,所以大多数感染者并未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选择了非正规的医疗机构。
“小三阳”不会转化为肝癌?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小三阳”就是疾病不会发作,不会对肝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将“小三阳”与“转阴”混为一谈。甚至有些人在发现本身是“小三阳”或治疗过程中由“大三阳”转化为“小三阳”时就停止了治疗。
其实“小三阳”患者并不意味着病毒复制不活跃,在乙肝“小三阳”患者中,有一种极为严重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小三阳”患者虽然e抗原呈阴性,但是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相应的转化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可能性也更大。如果仅仅因为“小三阳”的名字就对其掉以轻心,必将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大三阳”“小三阳”一视同仁,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乙肝五项及HBV-DNA的检测,按时规律服药,才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