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中医科 张桂芬
现在重视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尤其这两年掀起了一股养生热,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20岁的年轻人,都热衷于研究学习养生保健的秘方。但人们却忽视了这些五花八门的养生秘方中究竟有多少是科学的、适合自己的,盲目养生保健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当一些“养生专家”的真面目被揭露以后,很多人甚至对如何正确养生感到了迷茫。
固元膏治痛经治出新症状
刘小姐有痛经的毛病,几乎每次月经前都要吃止疼药,然后上床盖上厚被才能挺过去,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刘小姐去看西医时,经过详细检查并没有发现她的盆腔器官有异常,看中医时医生说她是“肝肾虚、血虚、气血不足”。她尝试了许多治疗方法都不见效,后来听同事介绍了一本书叫《不生病的智慧》,里面提到固元膏可以补气血治痛经。刘小姐按照书里的配方自己制作了固元膏开始服用。但是服用了一段时间后,痛经没有减轻反而加重,还出现了月经血块增多、下腹发胀、口干、流鼻血等症状。
固元膏的配方在我国古时候就有了,它有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但是它并非人人都能吃,也不能长期吃。像刘小姐属于宫寒,而固元膏中的阿胶固摄力量强,凝血作用强,但是配方里没有帮助气血流通的成分,所以容易导致气血凝滞血块增多。而且阿胶是滋腻之品,容易上火,所以会造成流鼻血、口干的症状。另外,脾胃虚弱有胃病的人服用固元膏,容易出现胃胀、胃疼、大便次数增多、身体虚弱的症状。
在近年刮起的食疗风中,药治不如食治的观点已深入人心。食品的价格一般比药物便宜,而且还没有副作用,食疗在某些疾病的防治上也确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中医也有“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的说法,即讲究对证下药。需要强调的是食疗并不能包治百病,更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
在家拔火罐拔出水泡
王女士经常腰酸背痛,在医院拔过几次火罐后减轻了不少。为了图方便,她在药店买了一套玻璃拔罐器想试试在家让先生给自己拔。先生也在医院拔过火罐,见过医生的操作手法觉得很简单。当拔罐器贴在王女士的背上时她感觉很痛,但她以为是自己长时间没拔了寒气加重,就咬牙坚持了30分钟。当先生使劲把罐子给扯下来后发现王女士的背已经拔出了一些小水泡,当时也没在意,以为是把寒气拔出来了。没想到转天王女士背部皮肤发红、伴有感染,到医院一看才知道这是拔罐时间过长、用力过大造成的。
现在市场上的火罐产品很多,买的人也不少。很多人认为拔火罐很简单,并且认为随便怎么拔都行。其实拔火罐也是一门学问,也有很多禁忌。首先要知道病因才能拔罐,尤其在有疼痛的症状时。拔火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能包治百病。其次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在拔罐前应先将罐洗净擦干,然后点火。点火时操作要迅速,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注意点火时不要点到罐口边缘,否则容易烫伤。拔罐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在取罐的时候应该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切忌生拉硬拽。拔罐之后还要注意保暖,不要吹风、洗澡,以免风寒阻滞经络。此外,体质弱者、皮肤容易过敏者、糖尿病病人、妊娠妇女或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等不宜拔火罐。此外,还要注意拔罐穴位的选择,不要不经过医生诊断辨证就乱拔罐,以免影响疗效。
停药吃南瓜血糖不降反升
很多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治病心切,喜欢四处打听各种治疗方法,甚至迷信偏方。也正是看准了这些人的心理,一些虚假产品才找到了市场,宣称对各种难治愈的慢性病都能药到病除。
68岁的李大爷虽然患有糖尿病多年,但靠药物一直把血糖控制得很好。在听朋友介绍后停药服用了一种偏方,用一种保健品治疗一段时间后觉得周身疲乏无力,小便浑浊。家人带李大爷到医院检查,他的空腹血糖竟然已经达到16毫摩尔/升,尿糖三个加号,并出现了蛋白尿等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系统规范治疗。在门诊经常遇到像这样迷信广告宣传,盲目尝试各种所谓的降血糖偏方、保健药品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患者。有一段时间流传南瓜有降糖作用,有的患者便停药吃南瓜,结果适得其反。
现在获得养生知识的途径有很多,比如书籍、报纸、网络等。在获取养生知识时首先应该看这些知识的提供者是否具备专业知识,是否为医学专业人士,知名度如何,有没有在相关行业中从事临床、科研工作,所提供的养生知识有没有临床研究的科学依据。在尝试某种养生方法时最好能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使用。(魏 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