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打盹儿“在维持婴儿的新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近期,发表在《儿童发展》杂志(Children Development)上的由亚利桑那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打盹儿”可能对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学习也产生类似的影响。
科学家们对进行了动词学习的三岁儿童展开了研究,从中发现那些在学习完新动词后小睡了一会的儿童,在24小时后的测试中,对这些新学习的动词有更好的理解。
科学家们测试了39个三岁儿童,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习惯性“打盹儿”者(每周小睡4天或更多天的睡眠者)和非习惯性“打盹儿”者(每周小睡3天或更少天的睡眠者)。每组中的儿童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睡眠条件,其中包括了在学习一个新动词后打盹儿至少30分钟,或者在学习后不睡觉的觉醒状态。
实验者教孩子两个动词 - “闪光”和“滚动” - 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视频——两个不同的演员对应每个动词表演不同的身体动作。
二十四小时后,孩子们看到了两个新的演员表演相同的身体动作的视频,并被要求指出哪个人表演了“闪光”,哪个表演了“滚动”。
在学习动词后打盹儿约一个小时内的孩子表现得比在学习后至少五个小时保持清醒的孩子要好,不管他们是否是习惯性小睡者。
在训练和测试视频中使用不同的演员,有利于研究人员判断儿童对新动词的掌握的好坏,这意味着即使在不同背景下,不同的人表演相同的动作,他们也能够识别出动词的差别。科学家们表示,不管测试者是否有明显的小睡习惯,那些在学习后打了一会盹儿的儿童,具备了掌握新动词的能力,相反的,那些保持清醒状态的孩子,在24小时后的测试中显示,他们并不具有概括能力。
研究人员对打盹儿对学龄前儿童产生的影响感到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小睡时间逐渐减少的年龄阶段。出生和6个月大的婴儿每天可能需要多达六个阶段的小睡,而孩子一天在幼儿园期间只有一个小睡阶段或者几乎没有小睡时间。
另外一位研究者Rebecca Gómez教授表示,“有很多证据表明不同阶段的睡眠有助于记忆巩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慢波睡眠,这是最深的睡眠形式之一.在这个阶段,大脑中的记忆在不断的重播与强化。
虽然从表面看起来睡眠有益于3岁儿童的学习,但是父母们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儿童的睡眠行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会有很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是睡眠的总量。Gómez表示,学龄前儿童应该保持在每天10到12小时的睡眠,无论是单纯的夜间休息还是小睡与夜间睡眠的组合。如果孩子们没有得到充分的睡眠,可能会导致长期的严重后果,包括认知缺陷等。
所以对于那些晚上没有休息好的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打盹儿的机会是有益的。
Gómez表示,创造打盹儿的机会,并且定一个孩子们能够做到的定期的时间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