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宝宝多大走路比较合适呢?

2018-12-16 19:36:22浏览:53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对于各位新手宝妈来说,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父母的心,宝宝的每一次成长作为父母都是开心的,所谓7坐8爬9会走,宝宝都是先经

       对于各位新手宝妈来说,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父母的心,宝宝的每一次成长作为父母都是开心的,所谓7坐8爬9会走,宝宝都是先经历坐然后学习爬,而且要让宝宝多爬,有很多观察研究表明,未经过爬就学会走的宝宝对他将来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各位宝妈们,一定要让宝宝每一个阶段都要经历,这样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

       一般9到10个月的宝宝逐步学会站立,扶着东西可以蹒跚的走步,到1岁时就可以独立行走。有的宝宝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微早些或者晚些。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不要让宝宝过早的学习走路,父母要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宝宝的走路时间,切记不要操之过急。

宝宝学步的注意事项?

不要用学步车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建议不要用学步车,学步车会造成宝宝踮着脚尖走路的习惯,为此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帮助孩子改正。

注意姿势

       在学习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的现象,随着宝宝的逐渐成长,大多都会慢慢的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偏内八的姿势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还很柔软,而且还不会控制脚板的肌肉,所有在脚板内侧法力,对此父母不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出生时,小腿大多都会内弯,另外,再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原理,形成“O”型腿。在开始学习走路或者站立的时候,宝宝的O型腿会更加的明显,但随着宝宝越来越大,这种现象会逐渐好转,在宝宝1岁半左右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现象一直到2岁还没有改善,就需要去医院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走路的时候容易摔跤,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和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非常容易重心不稳,这属于正常现象,平时慢慢留意,多注意观察,这种情况会慢慢改善。

注意时机

       学习走路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的过程,每个宝宝学习走路的时间都是不同的,甚至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学习走路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依照宝宝自身的情况发展而定,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习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没有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习走路,否则会对宝宝肢体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迁就孩子的身高

       大人牵着孩子走路的时候,要尽量迁就孩子的身高,否则孩子够不到父母的手,就会踮起脚尖,也会导致孩子踮着脚尖走路。

穿合适的衣服和鞋

       如果是穿鞋走路,一定要给宝宝穿硬底鞋,不要穿软底鞋。如果穿袜子走,就要穿脚底有防滑颗粒的袜子。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FDA: 请让婴儿远离太阳和防晒霜

上一篇:

宫颈癌疫苗并不只是女性专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