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刚毅、阳刚一直是描述男性的专属词汇。书中不乏有“关公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头悬梁锥刺股”等描写。这样看来,男性似乎比女性更能忍受疼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她们要承担生理痛以及分娩痛苦。这样看来,女性似乎又比男性更经受得住疼痛的考验。
的确,女性比男性经受疼痛的发生率、频繁率和持续时间更多、更长。女性生理期、孕期和分娩期都相对会成为女性的耐痛考验。但是,说疼痛与性别相关其实并不科学。首先,这种说法主要源于人们普遍认为“男强女弱”。其次,是对待疼痛应激方式的差异。男性往往会分散转移,而女性往往聚焦扩大疼痛的“灾难化认知”。第三是性格气质(性取向)决定的。男性雄性气质比阴柔性格痛阈高,疼痛耐受高。其实,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疼痛的耐受与性激素差异(刺激敏感度、脑活动)、内源性疼痛调控差异(内源性阿片系统、多巴胺、5-羟色胺、NMDA受体等)相关。临床和相关实验表明:女性的疼痛阈值低,耐受力低,强度更强,更容易发生慢性疼痛及疼痛相关疾病。男女对疼痛治疗反应也有所不同,如联合行为疗法和主动活动训练对女性可能更有效。
除此之外,影响疼痛感知还有其他因素。如基因,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年龄,老年患者疼痛程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疼痛反应也危害更大。既往对疼痛记忆与认知也影响着人们对疼痛的感知,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开心、悲伤、抑郁、焦虑、愤怒、恐惧等心理状态都能影响到人们的知痛能力。
“江湖网传”和一些电视剧过分夸大了分娩痛,增加了生育期女性恐惧。但是并没有研究证据支持分娩疼痛是最强程度的疼痛;不过有文献调查发现,分娩痛弱于胆绞痛。倒是三叉神经痛作为“天下第一痛”的地位从未被撼动。
从疼痛程度上而言,分娩痛可达到8级,而三叉神经痛可以达到10级。另外,从疼痛发作的频率和总持续时间来考虑,三叉神经痛远比分娩痛要痛苦。但是,由于每个人对于疼痛的感知以及疾病状态不同,永远不能低估或忽视个体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