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接种,保障大众健康一直以来就是咱们公共卫生人的责任,不能有丝毫懈怠。疫苗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方面更突出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家二类疫苗(什么是二类疫苗,下文会详述)监管体制的漏洞。想必各位公卫人和大众一样,对于这种败坏接种事业名声的违法犯罪行为是持零容忍态度的。
当然我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用科学、通俗、有效的方式告诫大家,不要因噎废食,该接种时要接种。用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教会大家如何做到安全接种。
一、什么是疫苗,疫苗有几类?
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说白了就是帮助大家预防各类可能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广泛用于预防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狂犬病、乙肝、流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足以致命的疾病,随着疫苗技术的发展,抗癌疫苗如宫颈癌疫苗也相继出现,总之,接种疫苗,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你。
因此,当人体免疫系统不足以应对外界的未知传染病时,通过适时接种疫苗,是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机体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监管的疫苗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中的疫苗品种作为一类疫苗,全部由接种单位上报接种计划,国家统一免费分配发放,免疫对象主要是6个月至6岁儿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应接种对象。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
二类疫苗:则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疫苗经营企业向疾控机构或接种单位直接提供。是由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的疫苗,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自愿接种。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等。
很多人误以为既然二类疫苗不是强制接种的,就是作用不大的疫苗。但事实上,正规疫苗上市之前都需要经过临床试验,有其一定的作用。有条件还是建议接种正规二类疫苗。
据警方信息,此案25种涉案疫苗均为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不涉及一类疫苗。
此案曝光后公众不必过度恐慌,更不必担心国家统一分配发放的一类疫苗的质量和安全;如有接种二类疫苗的需求,则应尽量选择有资质保证的正规接种单位。
二、疫苗到底是怎么生产的呢?
疫苗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说起来有点话长。不同种类的疫苗生产的方式相差很大。以灭活的“甲流疫苗”举例来说,流感病毒最适应的繁殖环境,就是孵化中的鸡胚。当鸡胚被运到生产疫苗的企业后,工作人员就在鸡胚上注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甲流病毒株。一个鸡胚等于一个母体,病毒被注射到鸡胚上后,凭借丰富的营养会迅速繁殖。经过一个周期,充满病毒的鸡胚将被送到全自动鸡胚收获机上,提取病毒液。这些病毒液被灭活之后,滋生的病毒会失去感染能力,但同时,它们仍保留着病毒的抗原性。在病毒“改邪归正”后,再经过纯化、裂解等过程,疫苗就基本形成了。从将病毒注射入鸡胚,到生产出疫苗,需要45天时间。
在疫苗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我国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标准都有明确要求,疫苗在获得注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在疫苗上市使用前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
三、国家是怎么管理的呢?有哪些正规的接种部门?
1.如何保障疫苗的运输安全?基层接种点是否有完善的冷链设备?
疫苗要求在低温条件下避光储存和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明确规定了疫苗冷链储存、运输和冷链监测的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通过冷链设备建设和有效管理,确保疫苗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冷链储存、运输。基层接种点主要通过冰箱、冷藏包等设备,来保证疫苗的冷链储存、运输和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
2. 如何保障接种人员规范接种?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预防接种工作。接种人员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接种服务。
3. 如何监督管理各接种点?家长如何辨别有资质的接种点和无资质的接种点?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卫生行政部门会对取得资格的接种单位定期进行审核。如家长对接种单位的资格有疑问,可以咨询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咨询渠道可以从相关部门的政府网站上查询。
4. 如何了解疫苗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厂家信息等信息?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对生物制品的包装及说明书进行了规定:批号和有效期应用打码机直接打印在包装箱上,瓶签上注明有效期,每个最小包装盒上应附有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上注明有效期。
四、最后就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怎么判断接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