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当心!号称“淡水三文鱼”的虹鳟存在危害健康的寄生虫

2018-12-19 08:22:30浏览:6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昨日,央视财经发布了一则消息万万没想到!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消息一出,网上就炸了,网友纷纷表示

昨日,央视财经发布了一则消息——万万没想到!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

消息一出,网上就“炸”了,网友纷纷表示:

央视爸爸怎么了?这哪里是三文鱼了!明明就是改名换姓的虹鳟!

虹鳟原本是种更适合熟食的淡水鱼,却被奸商拿来玩文字游戏,一步步改头换姓:淡水三文鱼→三文鱼,搬上餐桌当刺身卖给民众吃。

事实上,这可不仅仅是“识鱼不慎”买了假鱼的问题,还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

一、淡水鱼寄生虫超乎想象

相比海鱼,淡水鱼的寄生虫检出率要高得多,不仅是淡水鱼类,河蟹、河虾等河鲜产品中携带的寄生虫也很多,生吃、腌吃、醉吃都不安全

这些寄生虫中,华支睾吸虫是中国最常见的。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世界上约有3500万人受到此寄生虫侵扰,而中国人又占总数七分之三,其中又以两广地区最为严重。2008年的一份研究显示广东感染率高达16.42%(果然不负“全国最敢吃”的称号)。

其幼虫可以寄生在淡水鱼、螺、虾体内,动物或人类通过摄入生的、未煮熟的、盐渍的、腌制或烟熏的淡水鱼获得感染,在肠道孵化后爬到胆管,偶尔也寄居于胆囊或胰管。

比起会在体内乱跑的寄生虫,华支睾吸虫似乎“乖”多了,但可别因此小看了它。

其感染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可能是非感染者的15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是将华支睾吸虫(感染)列为一类致癌物之一。

大多数感染者最初没有症状,急性症状常在食用受感染的鱼类后10~26日出现,并持续2~4周,特征性表现为高热、厌食、腹痛、肌痛、关节痛、荨麻疹;而在慢性病程中,常并发梗阻性黄疸、胰腺炎、胆管炎、胆管性肝炎,甚至胆管细胞癌。

此外还有颚口线虫、绦虫,它们就是那类不安分、会乱跑的寄生虫。

颚口线虫(图片来自网络)

这不是面条,是绦虫!(图片来自网络)

吃口鱼只是一两秒的事儿,但要解决吃进去华支睾吸虫可需要几个月(感染症状常需数月才消退),更别提会乱窜的绦虫和颚口线虫了,跑到哪里祸害哪里。

对付这些寄生虫,吡喹酮是目前常用的驱虫药,其他替代药还包括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但对于重度、长期存在感染的患者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包括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取出虫体等。

某位寄生虫学专家就曾表示,镜下观察淡水鱼的寄生虫,不仅数量巨大且呈蠕动状态,所以一般吃鱼都一定会彻底煮熟才吃。

二、既然寄生虫危害如此大,为何海鱼还能生吃?

海鱼可以做刺身,是因为合法进口的海鱼都是符合要求急冻后保鲜运输,而且还有检验检疫部门把关,自然更安全。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度冷冻15个小时,或是零下20度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度冷冻超过24小时。

就是万一不小心吃进去了,也不必太忧心。以海鱼中最最常见的寄生虫——异尖线虫(野生海鱼中感染率高达九成)为例,人类不是其最终宿主,在人体内只能作为幼虫存活数周,在发育为成虫前死亡,因此危害相对较小。

人体感染异尖线虫后,多表现为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跑到胃里的异尖线虫(图片来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一经发现主张尽快内镜取出虫体,对于难以找到虫体或取虫困难时,可用阿苯哒唑保守治疗并辅以抗感染抗过敏药物。

三、虹鳟实在不能生吃,可是怎么区分?

这俩鱼怎么区分?貌似外形、体格还是有些不同的,但切开后……

(图片来自网络)

崩溃,切开后很难区分!

如果买的时候店家提醒你“煮熟后食用”,那真是良心卖家啊!

而据说龙羊峡的养殖公司最初还是很负责的,批发都提醒分销商:虹鳟不推荐刺身,可没过几年也开始睁眼说瞎话地买起了“三文鱼”!

参考文献:

1.方悦怡, 陈颖丹, 黎学铭,等.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感染现状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2):99-103.

2.Keiser J, Utzinger J. Emerging foodborne trematodiasis. Emerg Infect Dis 2005; 11:1507.

3.Keiser J, Utzinger J. Food-borne trematodiases. Clin Microbiol Rev 2009; 22:466.

4.Pungpak S, Chalermrut K, Harinasuta T, et al. Opisthorchis viverrini infection in Thailand: symptoms and signs of infection--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 1994; 88:561.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stoda

6.曹湛, 刘劲松, 何芳,等. 异尖线虫病概述[J]. 热带医学杂志, 2004, 4(4):494-497.

7.DOI: 10.1056/NEJMicm1509451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NIH: 手机辐射致大鼠肿瘤 人其实也有隐患

上一篇:

国家卫健委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