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调查报告称,在长江的重庆、武汉、南京及马鞍山河段的野生鱼类体内,发现对人体有害的环境激素壬基酚和辛基酚等,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问题。该如何看待野生鱼的污染问题呢?请看——
环境激素问题由来已久
环境激素是指类似体内激素的、以某种方式影响机体内激素量效、使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动物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引发恶性肿瘤等危害的多种化学物质。但环境激素问题并非始于今日:1950年人们发现滴滴涕会导致公鸡性发育发生去势现象;1960年研究者发现在合成雌激素己烯雌酚用量过多的情况下,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本次披露的存在于长江鱼体的环境激素主要涉及壬基酚、辛基酚、全氟辛烷磺酸和部分重金属。
烷基酚类化合物辛基酚和壬基酚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被用做增塑剂、农药乳化剂、纺织行业的整理剂等,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类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000年,世界壬基酚的总产量约为40万吨,我国的总产量为2.1万吨,其中70%用于生产合成洗涤剂。
全氟有机化合物的代表性物质为全氟辛烷磺酸。它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及疏水疏油性能,自1951年发明后就被广泛用于化工、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等的生产。
环境激素的主要危害
研究证实,环境中对人和动物起着类似激素作用的有害物至少有300多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和动物在胚胎期或发育早期接触环境雌激素,可致男性生殖系统缺陷;到了成年期,男性可发生性腺发育不良、性欲降低、精液质量下降、不育、生殖器官肿瘤和先天性畸形等。国内学者对2005年3~10月发现的110名性早熟女童进行辛基酚、壬基酚检测,结果有33.6%的女童在血清中检测出辛基酚,而正常女童仅占2%;24.5%在血清中检测出壬基酚,而正常女童仅占3%。
环境激素控制 尚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辛基酚、壬基酚和全氟辛烷磺酸被广泛用于农药乳化剂及洗涤剂等的生产,因此,上述物质就有很多机会进入水体,并在鱼类体内蓄积。
环境激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取决于其接触剂量。由于某种生物是地球环境的缩影,因此,凡是环境中存在的物质都有可能在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生物体中发现。每个健康人在进行血、尿的铅、汞、镉等金属检测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被检测出,而是否有害则取决于个体的负荷水平和敏感度。
相关的毒理学实验已确认,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人体有害。本次国际组织的检测报告显示,鲤鱼样本所含的壬基酚含量最高为85.0微克/千克。国内专家认为,在这个剂量条件下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
那么,鱼体内到底含多少激素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呢?本次的环境激素检测报告提示,迄今国内外尚缺乏统一标准。我国有关质检部门也没有将水产品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等环境激素列为必须检测项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治理汞、铅、镉等重金属引发的污染问题。
多用肥皂 少用洗涤剂
作为普通市民,切实可行的减少环境激素污染的办法为:1.少用洗涤剂,多用肥皂。因为合成洗涤剂是环境激素的重要来源。而肥皂是用脂肪加碱制成的,不存在环境激素污染的问题。2.少用一次性餐盒、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婴儿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