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吃橘子的好时候,许多水果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橘子性温,营养丰富,而且酸甜适中,水分多,色彩鲜艳,深受很多人喜爱。都说吃时令水果对人有好处,那么冬季吃橘子有什么好处呢?还有橘子吃多了上火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1、冬天吃橘子可开胃解腻
冬天里聚在一起请客吃饭、饮酒的聚会多,多食用油腻的饭菜、过度喝酒,影响食欲,这时橘子酸甜可口,是饭前开胃的最佳水果哦。
2、冬天吃橘子可通便助消化
橘子内侧薄皮含有膳食纤维及果胶,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中吸水,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冬天饮食油腻厚重,适量吃橘子不仅解腻,而且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3、冬天吃橘子可止咳祛痰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容易受凉感冒。橘子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适合咳嗽伴有喉咙痛者食用。橘子皮祛痰止咳效果更佳。
4、冬天吃橘子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冬天饮食人们容易摄入过多脂肪,橘子中含有果胶,能帮助人尽快排泄脂类及胆固醇,并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故而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橘子皮的橘皮苷可以加强毛细血管的韧性,降血压,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故冬天适量吃橘子对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很有好处。
5、冬天吃橘子可美容护肤
冬季面对寒冷和大风天气,皮肤干燥,敏感,暗沉等问题接踵而来。而橘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的功效。冬天吃橘子多摄入维生素C,能起到滋润、美白肌肤和延缓肌肤衰老的作用。
1、橘子性温助热
橘子性温,属热性水果,而很多人的体质是“阴常不足,而阳常有余”,故而这类人吃橘子会使“阳气”更盛,一旦食用量过大,就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2、橘子糖分热量高
橘子中含有大量糖分,吃1千克桔子能产生1400卡热量。当吃过多的橘子产生的大量热量,人体活动的需求消耗不掉,且不能及时转化为脂肪贮存时,就会造成体内热量供过于求的状况,引起肌体功能的紊乱而出现舌干燥、咽喉痛、便秘等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吃橘子会上火”。
3、环境因素
冬季如果人常待在室内空调环境下,室内空气干燥,口腔环境干燥,加上喝水少、说话多,并伴有疲劳,免疫力下降等,吃橘子往往会火上浇油,引发上火症状。
陈皮(存放3年以上的橘子皮)泡水喝是缓解橘子上火的不错选择。但注意不能使用鲜橘皮。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陈皮药用功效,用其泡水,不但不能缓解上火,还会刺激肠胃。
为何吃橘子上火,喝橘子皮水却又是去火的?
吃橘子上火是对的,但喝橘子皮水倒并不是说是去火的。恰好相反,中医认为,橘子皮也是上火的,但程度极其轻微。少量的橘子皮水给人去火的印象,那是因为喝水的原因,上火的时候喝白开水也有去火的感觉;如果喝大量的橘子皮水,甚至直接吃橘子皮,自然也是会导致上火的(注意是大量)。
干燥的橘子皮(陈皮)是传统的中药,常见作用是理气、健胃、化痰、止吐等,不大量食用,也没有上火与否的问题。但是,现在的橘子皮大多有防腐剂和农药,不要自己泡水喝——尤其是孕妇和儿童。如果你需要橘子皮的话,找靠谱的中药店买现成的陈皮。国内公认同仁堂的最好,原料质量把关很严格,当然价格也比较贵。
1、控制好量
建议一天吃橘子最多不要超过3个。尤其是内热体质的人,应减少食用量,以免火上浇油,引发上火症状。
2、热橘子
首先将1—2个橘子洗干净,在40℃—50℃温水中浸泡约1分钟。然后将橘子擦干至表皮完全无水分,放入微波炉内,热1—2分钟至微焦。这样橘子皮中的挥发油、橙皮甙、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就可以渗透到橘子里去,既达到了美容的效果,又不会上火。
3、带着白色橘络吃
中医学认为,橘皮里面的白色网状物—橘络是一味中药,具有清咽顺气、化痰清火的功效,可以缓解吃橘子上火的症状。所以,吃橘子要带着白色橘络吃,可防止上火。
4、蒸着吃
将温盐水中浸泡5~10分钟的橘子顶部平着切,形成一个盅,果肉可以试着用筷子戳几个小洞,然后把之前切掉的部分盖上去,放入盘子入蒸锅蒸15分钟左右,去掉橘子皮吃果肉,非常清香美味,上火概率降低。
橘子味甘酸、性温,入肺。冬天适量吃橘子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功效,男女老幼皆宜。尤其适合老年人、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还有,冬天怕冷、贫血、胃寒、月经量多的人可吃些橘子,特别对经常服用降压药的老年患者有补钾的功效。但体内有热、发烧、感染性疾病患者、更年期女性要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