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亲戚因脑梗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我随同前往。首先接诊的是一位30来岁的男大夫。他看了看片子,满脸严肃地说:“严重啊,脑血管堵塞,血液、氧气供应不上,大脑一死亡,人也就没救了。”当时我这位亲戚就在一旁,一听这话,脸都吓得煞白。我们赶紧扶住他,急忙问这位大夫:“那咋办呢?”他回答道:“还能咋办?只能住院呗!”紧接着他又说了一句话,更让人提心吊胆:“都到这个份儿上了,死马当做活马医吧。”
这话说的,只能让病人和我们这些亲属更加害怕。但我们住进病房后,发现主管医生是名女大夫,40来岁的样子。她还是先看片子,继而慢慢地说:“病人不算太严重,只是一般的脑梗,用点药,疏通一下就没事了。”就这么一句话,让我们悬着的心都落到了地上。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接下来她还不忘安慰我们这些亲属:“放心吧,比他严重的病人我们都治好了。”医生这一番话,说得我们真高兴,就连病人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事后我们挺纳闷的:为什么同一个病人,同一个片子,两个大夫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呢?后来,我和医生朋友们交流后发现,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医生的看法有了出入。第一位男大夫把病情往坏处看,脑血管梗塞确实会导致死亡;第二位女大夫将病情往好的方向看,疏通脑血管的堵塞,一通百通,病人也就能很快康复。
道理如此简单,就是哲学上所说的方法论和辩证法问题。但对病人来说,简直有天壤之别。实际上,医生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也要有方法论和辩证法的考虑。医生对病人告知病情时,不能光往坏处说,尽管这种说法也没错;更关键的是,医生要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且乐观地看待疾病的预后,增强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让身体更快地好起来。
我赞同那位女大夫的看法与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