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潇雨 程守勤
作为影像医学与临床的交叉学科,介入治疗在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外开辟了第三种治疗途径。凭借创伤小、疗效好、价格便宜等优势,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全身各系统。改革开放40年来,从血管成形术、肿瘤动脉灌注治疗的出现,到各种动脉内栓塞材料、血管内支架应用兴起,再到介入内放射治疗、介入消融技术迅速发展,中国介入医生向世界分享中国技术,开展合作、谋求共赢。
高精尖技术的代名词
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头号疾病杀手”,目前已累及患者2.9亿人。介入治疗在这一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每年实施心脏介入治疗超过1.4万余例。该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团队在该领域探索几十年,经皮二尖瓣修复术、经皮介入左心室减容术等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心脏介入治疗经历了裸金属支架时代、药物洗脱支架时代,走到了今天的生物可降解支架、药物涂层球囊时代,心脏病介入学能够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周玉杰以心脏瓣膜病治疗举例,“过去,外科换瓣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这几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趋于成熟,既避免了开刀的创伤,又解决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对于高龄患者尤其适合。”
近年来,我国心脏病介入数量和质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开展早且比例高,2015年达89.45%;冠脉介入治疗死亡率呈稳步下降趋势,2015年仅为0.21%。
介入技术不断进步,与之对应的诊疗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比如个体化订制支架、介入无置入等。周玉杰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发的“3D打印仿生锥形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获得专利。“三维打印技术能够精确到每个生物体的细胞组织,根据个体差异订制植入物,精准完成冠脉血运重建,减少并发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周玉杰说。
介入治疗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肿瘤。我国著名介入医学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介入治疗已从肺肿瘤、肝肿瘤、肾肿瘤和妇科肿瘤的治疗延伸到脑肿瘤、骨肿瘤等几乎所有实体肿瘤领域。特别是在肝肿瘤领域,适应证多、创伤小,多种介入手段结合运用明显提高疗效。
“介入与放疗、射频、靶向治疗、外科手术的联合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彻底改变了肝肿瘤的治疗模式。以脑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主动脉瘤的隔绝术、门静脉高压的TIPSS术、肝癌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为代表的介入手段,在相关疾病治疗中显示了优势。”滕皋军说。
从萌芽发展到规范化管理
1967年,美国学者提出“介入放射学”概念。1974年,原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林贵教授启动原发性肝癌的选择性动脉造影研究。之后,国内关于肿瘤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非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治报道逐渐增多,学者队伍逐渐壮大。
1990年,卫生部颁发文件,将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并要求将设置介入放射专业列为获评三甲医院的必需条件,提高了学科地位。1996年11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介入治疗列为继内科治疗、外科治疗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 2012年7月,卫生部颁布《介入诊疗规范》并印发了3个规范化文件,对我国开展介入放射学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资质、技术管理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现在,我国已形成一支庞大的人员队伍,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下注册的医师达1.5万余名,每年开展治疗数百万例,介入诊疗设备数量和档次已达国际水平。”滕皋军感慨,“早年连电视透视的X线机都没有,我们甚至在暗室里‘摸黑’进行介入手术操作,而现在几乎所有单位都有先进的影像设备(DSA)进行手术。”
中国介入技术走向世界
20世纪90年代中期,滕皋军在美国常青藤名校达特茅斯医学中心接受科研和临床进修。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医学科研的使命是尽快把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最终让患者受益。”这一时期,国家加大了对介入学科的科研投入。1997年,国家科委和卫生部联合将若干项介入放射学科研课题增补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最近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有多项介入医学相关项目。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滕皋军团队围绕晚期恶性肿瘤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科学研究。“传统支架主要用于打通闭塞的血管或腔道,但我们希望赋予支架本身治疗功能。”滕皋军团队首次将碘粒子内照射技术与支架技术相结合,赋予食管支架开拓管腔和治疗原发食管癌的双重功能,并与南京微创公司合作,研发出新型的消化道粒子支架。在国内16家医疗机构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170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放射粒子支架明显延长了食管癌的生存时间和吞咽困难的缓解时间。该成果发表于《柳叶刀·肿瘤》杂志上,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被路透社报道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大进展,还被欧洲胃肠病学会等列入权威指南。
更为重要的是,该成果打破了国外消化道支架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国产食管粒子支架以国外支架1/5的价格使国内外1500余家医院的数十万名患者受益,远销至欧美32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介入器械的国产化还倒逼了进口支架降价。滕皋军感慨:“十几年前,医生有好想法,但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现在是好时机,我国制造业发展快,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技术、发明器械变得容易。医生的想法必须有工程师配合,才能变成实实在在能用的好东西。”
滕皋军牵头的医研企团队在胆管粒子支架、门静脉粒子支架、气管粒子支架研发方面获得成功,研究成果连续两次发表在权威期刊《肝脏病学杂志》。“食管癌、胆管恶性肿瘤、肝癌门静脉癌栓都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中国人发病和死亡数占全球的50%,中国人的疾病还需要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滕皋军说。
据了解,我国介入医师学会已分别与美国介入放射学会、欧洲介入放射学会等国际主要介入放射学会建立了伙伴关系。滕皋军担任了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主席。最近,滕皋军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在南京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世界消化介入学术年会,这也是世界消化介入大会首次走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