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的受精卵到呱呱坠地的婴儿,从天真的儿童到睿智的老人,生命似乎已经被严密编程,其中的奥秘一直吸引着人类进行不懈探索。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命认识不断深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破译生命编程的密码,利用各种生物学手段人为、定向促进或逆转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为罹患各种恶性疾病的病人提供健康、可用的组织和器官,这也就是再生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伦理与技术
再生医学腹背受压
虽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再生医学领域仍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尤其是在1998年James Thomson 实验室成功从人体组织分离并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之后,人们看到了利用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再生组织和器官的希望,再生医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然而,虽然科学家们能够成功地分离并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但却面临着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首先是伦理道德方面的限制。既然胚胎干细胞理论上能分化为各种组织和器官,甚至能发育为一个生命体,那胚胎干细胞是否也可以算是一个生命?这个问题一直在限制着胚胎干细胞的广泛应用。另外一个问题则是在技术层面遇到的瓶颈。目前我们还不能促进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还不能通过胚胎干细胞直接得到我们想要的组织和器官。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同时也在推动着再生医学向前发展。
崭新的捷径
跳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2007年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利用逆转录病毒系统,通过选择性表达四种蛋白,成功地将皮肤细胞诱导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性质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发现与应用避免了伦理道德方面的限制,拓宽了我们取材的范围,使我们能够更加自如、方便地开展干细胞方面的研究。然而除了自身具有的各种缺陷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仍然没能解决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分化,相反又增加了从皮肤细胞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样一个过程,使整个再生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困难促使科学家们产生了这样一个假想:如果能将皮肤细胞直接转变为特定的组织与器官,岂不是一举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如今这个假想正在接近现实:2010年11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他们的研究中,通过特异性表达一种蛋白,成功地将皮肤细胞转变为具有造血功能的造血祖细胞。这些细胞在各种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可以继续分化成为红细胞、血小板和与免疫相关的粒细胞。同时研究人员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分别用成人皮肤和新生儿包皮反复进行上述实验,证实了任何年龄的人的皮肤均可以转化为具有上述造血功能的造血祖细胞。
这一研究成果未来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为众多血液病患者带来福音,他们将不会再为寻找不到合适的配型血源进行骨髓移植而发愁,也不会再遭受由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所带来的痛苦。因为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皮肤转化为血液,可以进行自体移植!
安全实用性
仍需进一步加以证实
虽然我们在不断接近梦想,但在通往梦想的路上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提高皮肤细胞转化为造血细胞的效率?如何保证转化而来的造血细胞的安全性?是否能有效安全生产大量的造血细胞供临床使用?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解决。
实现梦想的路还很远,所幸我们已经知道了方向。相信在未来的一天,我们能通过再生医学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器官,能够让再生医学真正成为有效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段;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破译生命的密码,揭示生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