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季节,是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过后的第一个流感季节,人们对其走势依然十分关注。请看——
甲流仍在全球低水平流行
2010年8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09年流感大流行结束,甲型H1N1流感进入季节性流感流行阶段。目前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尽管其活动强度已经远低于2009年同期,但仍在全球低水平流行,在部分地区还是主要的流行病毒。
目前的监测结果还表明,绝大多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的病毒类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但由于受到人群免疫压力的影响,病毒抗原性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会在很长时间内流行。
多种流感病毒同台唱戏
流感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秋冬季节为流行高峰期。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全年均有流感的活动,但存在夏季和秋冬季两个流行高峰期。今年以来,我国流感活动水平较往年同期低,在南方地区也未出现明显的夏季流行高峰。所监测到的流行病毒主要以H3N2季节性流感病毒为主,但也可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因此,在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流感流行季节,甲型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可能会同时在我国继续流行。这种多种病毒共同流行的情况并不特殊。事实上,自1977年以来,季节性流感病毒一直是与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的。
虽然H3N2流感病毒可能是今年主要的流行病毒,但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也在今年秋冬季的流行,甚至出现流行高峰。据我国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30%的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呈阳性,因此预计今年秋冬季的流感流行规模不会超过2009年。
防控各型流感 不可掉以轻心
由于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以及在潜伏期就具有传染性等特点,一直以来使流感的防控工作比较艰难。无论是多种流感病毒流行还是以一种病毒作为主要的流行病毒,流感防控均不可掉以轻心。
各型流感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但儿童感染率最高,而老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的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天即可缓解。但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既往基础疾病加重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他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接种疫苗 防控流感最有效
大量研究和长期的实践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进而显著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其并发症,以及感染给他人的风险。因此,应大力鼓励人们接种流感疫苗,对于高危人群尤其如此。
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打喷嚏、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捂住口鼻;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更需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流行高峰期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戴口罩,尽早找医生诊治,并留在家中休息。
链 接
容易将流感病毒传染给他人者
★敬老院、疗养院及慢性疾病护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5岁婴幼儿、≥60岁的老人。
★流感高危人员的家庭成员以及照看、护理者(特别是照看<6月龄婴儿者)。
★医疗卫生保健人员。
患流感后易发生并发症者
▲6~59月龄婴幼儿、≥60岁的老人。
▲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不含原发性高血压)、肾病、肝病、血液病或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患者。
▲免疫抑制者(包括因服用药物或HIV感染而导致的免疫抑制)。
▲长期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以致危及其呼吸功能,或不能正常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异物吸入风险增大的不能自我照顾者。
▲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6个月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
▲长期居住在敬老院、疗养院和其他慢性疾病护理机构的人员。
▲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