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很多人的身上也存在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痣。然而,眼下热播的电影《非诚勿扰Ⅱ》让人们对痣格外关注,甚至是谈“痣”色变。其实,从黑痣变成黑素瘤的几率很小。
手脚处的痣要特别注意
黑痣可见于任何人以及人体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颈、背等部位最为多见。有的与生俱来,出生时即已存在;有的则是后天的产物,多在两岁后陆续出现。黑痣大多增长缓慢,或持续多年无变化、无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痣细胞逐渐由皮肤的表层移入真皮,其数量也逐渐增加,一般于青春期达到顶峰。
黑痣是一个大家族,常见的成员有局限性黑痣、巨型黑痣、单纯性雀斑样痣(俗称痦子)、雀斑(发生于面部等暴露部位,呈棕色,日晒后颜色加深)等。值得注意的是,长在手掌、脚掌、生殖器附近的痣,因频繁摩擦,易发生病变。特别是足底的黑斑,不痛不痒、无伤大雅,其实常是最危险的“恐怖分子”。其次是头部、颈部的痣,因长期阳光暴晒,也容易发生病变。
一般30岁以后很少出现新的黑痣,如果发生新的黑痣,且直径超过0.5厘米,就应请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诊断,以排除黑素瘤。
身上的印记要会辨别
除了痣外,我们身上还会长有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印记。这些印记与健康有没有关系呢?
橙红色斑 约1/3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胎记。它是一种小的、淡红色的斑块,通常平铺在皮肤上。多出现在后脖颈上、两眼中间、前额以及眼睑上。随着孩子不断长大,大部分会逐渐消失。
蒙古斑 这种胎记平坦、光滑,一出生就有,常见于臀部或腰部。它们多为淡蓝色,也可能是蓝灰色、蓝黑色,通常在学龄前会逐渐消失。
草莓样血管瘤 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脸部、头皮、背部或胸部,多为红色或紫色。草莓样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形成,可能不突出于皮肤,也可能是稍高出皮肤的草莓状柔软肿块。其虽不会消失,但对健康没影响。
鲜红斑痣 刚出生时,这种斑是桃红色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会越来越深,变成淡紫色。其多出现在面部和颈部,且面积较大。暗红色斑由毛细血管扩张引发,多数会变得越来越大。
咖啡牛奶斑 它的颜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这种胎记多为椭圆形,常出现在躯干、臀部和腿部。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颜色变深,一般不会带来健康问题。如果同时出现好几个比硬币还大的胎记,很可能与神经纤维瘤有关,要马上咨询医生。
先天性痣 约1%的新生儿会长这种痣。它的形状不规整,小的直径为两厘米左右,大的则可侵犯整个背部、颈部或整个肢体。这类痣有可能发展为皮肤癌,如果面积较大就应该进行治疗。
(蒋 明 杜巍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