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仰东萍)11月2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团队在《细胞》杂志子刊《分子细胞》上发表题为《人类卵泡发育过程转录调控及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的相互作用》的论文,系统解析了人类卵泡发育过程中转录组动态全景图及卵母细胞—颗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有助于建立评价卵泡发育的客观标准,为准确预测卵巢储备、监测生育力水平、筛选卵母细胞成熟的标志物提供线索,为完善体外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成熟方法提供潜在靶点。
本研究从单个卵泡水平分别揭示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基因表达特征,绘制了人类卵泡发育过程中转录组动态全景图并解析了卵母细胞—颗粒细胞互作规律,同时对小鼠与人类卵母细胞转录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参与调控卵泡发育的保守性和物种特异性基因。
研究有5个主要发现:一是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整体基因表达模式有显著差异。随着卵泡发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而颗粒细胞有丝分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呈上调趋势。二是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存在阶段特异表达基因。三是Insulin、GnRH、Neurotrophin和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显著上调,可能参与原始卵泡到初级卵泡阶段的激活调控。四是颗粒细胞可能通过KITLG-KIT信号通路调控卵母细胞发育,卵母细胞可能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颗粒细胞增殖和分化。五是人和小鼠卵母细胞发育调控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异同,其中POUF5、GJC1、TEAD2及BMP15等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HAS3、HTR5A、SNPH及NRAP等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严杰副研究员与闫丽盈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曜耀博士、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研究生严智强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硕士研究生覃清圆为并列第一作者。